发布时间:2023-05-18 17:36

校企合作座谈会会场

韩秋叶书记致辞

丁晓欣院长做产业学院汇报

2个行协3个企业代表发言

与11个企业签署校企教学科研合作协议
最后,参会的行企一行人实地参观了我校管理工程学院(暨清洁能源应用现代产业学院)办学地点,还参观了我校的国家级多能互补近零能耗建筑研发基地。
清洁能源应用现代产业学院是我校于2021年由省教育厅和省工信厅共同批准的吉林省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依托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三个省级一流专业,最早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国网吉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吉林省陆特堃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同鑫热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亚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共同组建,目前参加的行业企业已达13家。该产业学院以助力国家“双碳目标”重大战略,推进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创立“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应用新型产业链,“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推动协同育人为目标,以培养适应清洁能源应用行业急需的懂能源应用、懂节能环保、懂现代信息技术,能从事清洁能源项目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己任,发挥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的各自优势,探索产教融合清洁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学合作解决行业企业发展难题,积极开展行业和企业培训,科学研究,协同攻关,咨询服务等工作,推进能源应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与会行协和企业参观管理学院(产业学院)办学地
我校的国家级多能互补近零能耗建筑研发基地,结合严寒地区的气候特征和资源禀赋,创新应用高保温性能围护结构、高气密性和避免热桥等最新建筑节能技术,带有太阳能耦合的多能互补型地源热泵系统,带有全热回收的新风系统,毛细管辐射供热/供冷末端系统,风光互补并网发电和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智能监测及数据可视化等六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技术体系。该建筑被国家住建部确立为科学技术示范项目,吉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全国首批超低能耗建筑标志性项目,被遴选为国家“十三五”两个科技研发计划全国重点跟踪项目,被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作为“中国好建筑”向全球推送,通过国家首批近零能耗建筑运行标识测评,被收入“十三五”全国近零能耗建筑最佳实践案例集,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作为永久性展示、现场教学和科研基地,为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新能源应用工程等10多个专业的师生提供教学和科研创新训练平台,并与多所高校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我校的本科生也将平台的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与会行协和企业参观多能互补近零能耗建筑研发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高校是高质量人才输出的摇篮,也是政企产学研多方主体重要的交汇点。
此次校企合作座谈会,是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服务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切实行动,我校以与企业供需关系为导向,尊重合作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努力形成“1+N”的强强联合模式,搭建政企产学研多元主体的“立交桥”。会议从企业人才需求、技术需求、服务需求等方面探求构建完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体系;探索联合科技研发模式,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攻关合作,努力拓展技术服务等横向课题业务,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四个维度”对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进行共同探讨、再次梳理、再次凝练、再次优化。探索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路径;学校将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将产教融合工作凝聚打造成整体性链式产教融合服务生态,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路径,画好多元合作互利共赢同心圆,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培育新动能。 
校企合作座谈会参会人员合影
文字:科研处 张培松
图片:宣传部 刘鹤楠
编校:科研处 于宛彤
审核:科研处 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