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延安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8-14 09:23

        8月8日至12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党委在革命圣地延安举办了“学习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党委书记韩秋叶,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孙绍霞、吕海升,纪委书记刘春宇,校长助理王宏伟等37名党员干部先后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梁家河、抗大纪念馆、凤凰山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场所,探寻红色遗址、聆听红色故事、唱响红色歌曲,进一步追忆革命岁月,踏寻历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增强党性、提升境界、不断强化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



        开班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延安培训部主任李静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党委书记韩秋叶做开班动员,他要求全体培训学员认真学习、用心体会、联系实际,将延安精神融入日常工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王今诚教授以《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为题,上了一堂精彩的主题党课,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延安精神的形成条件、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加深了培训学员对延安精神本质内涵的理解和领悟。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一件件珍贵的红色文物、一张张厚重的历史图片、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感人故事,重现了陕甘宁边区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卓绝、自力更生、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奋斗历程,为学员们留下深深烙印。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学员们参观了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旧居、军委礼堂和作战研究室,认真聆听了“毛泽东与毛岸英感天动地父子情”专题教学,深刻缅怀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总部机关和全体军民上下一心,坚持抗战的那段峥嵘岁月。




        走进梁家河,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期间带领群众创办铁业社、沼气池、缝纫社、磨坊的感人事迹。通过“习近平的为民情怀与实干担当”专题教学、重温入党誓词,全体学员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勇闯“四关”和“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强化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进入抗大纪念馆,深入了解无数热血青年克服重重困难奔赴抗大,边斗争边学习的斗争精神。“团结紧张 严肃活泼”的校训至今仍然响亮。




        瞻仰凤凰山革命旧址,老一辈革命领袖住过的一个个窑洞、用过的一张张破旧不堪的办公桌,与随处可见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形成鲜明映照,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完成了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让学员们更加体会到延安精神的伟大,也为老一辈革命家的牺牲奉献精神所感动。




        杨家岭革命旧址,全体学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中央大礼堂旧址、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朱德旧居等革命旧址。通过现场教学,深入了解了刘少奇撰写《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过程及背景,自觉增强了党性修养。





        在张思德纪念广场,学员们认真聆听了英雄模范张思德的感人故事,深刻领悟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集体朗诵了毛泽东为悼念张思德牺牲而发表的《为人民服务》。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八个大字无比醒目,今日的南泥湾已是“陕北的好江南”,这一切归功于八路军三五九旅的先驱们的努力创造,也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结业式上,党委书记韩秋叶为全体培训班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他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强化创新意识,用延安精神指导学校发展实践,为学校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红色记忆深埋心底,化作前行的动力,让延安精神在吉建科生根发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永放光芒! 


来源:党委组织部 刘  潇

来源:刘鹤楠

初审:王文广

复审:唐家枫

终审:徐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