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27 14:01
各基层团委: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按照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以及吉林省委宣传部等五部门《关于开展2021年吉林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联盟社会实践活动暨吉林省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预通知》精神,我校团委组织开展202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
二、总体原则
1、将实地实践观察与思想认识提升相结合,突出活动导向性。坚持从思想政治引领出发设计开展活动,广泛开展以党史学习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作为面向基层宣讲的重要内容。在形式内容上力求深入深刻、避免浮于表面,在效果导向上力求触动思想、避免走马观花,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更加理性客观、更加全面正确的思想认识。
2、将统一组织实施与立足实际开展相结合,增强活动实效性。围绕活动主题,把握学生特点,形成既有全校范围统一组织、分层实施,也有各学院结合实际、自主开展的工作局面,同时注重就近就便安排、合理确定团队规模,更加广泛、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3、将线下积极开展与线上加强传播相结合,提升活动影响力。在广泛发动组织的基础上,注重将青年学生在观察上和认识上的积累、在实践中和调研中的成果转化为富有意义、内容生动、易于传播的宣传产品,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加强推广,提高活动的知晓度和辐射力。
4、将“三下乡”与“返家乡”相结合,体现活动融合度。立足构建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将活动开展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紧密结合,形成目标一致、相辅相成的工作态势,共同发挥好组织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提高认识和融入社会的素质能力等方面作用。
5、将工作开展与疫情防控相结合,确保活动安全性。以保证师生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中、高风险地区不得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低风险地区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活动开展前和过程中,充分研究形势,做好安全预案,根据形势动态调整;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暂停相关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
三、活动时间
2021年6月—11月
四、总体安排
各基层团委要在广泛动员基础上,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道、厂矿车间、部队军营,尤其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基层团委重点围绕党史学习实践团、理论宣讲实践团、国情观察实践团、乡村振兴实践团、民族团结实践团5个方面开展社会实践。
2021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从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5方面开展。
1、党史学习实践团。主要依托各地红色资源,以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报告、座谈交流、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鼓励各基层团委与有代表性的革命纪念场馆等共建实践基地,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开展现场研学和党史宣讲志愿服务。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学生党员要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展示新时代青年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
2、理论宣讲实践团。紧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将学习党的历史与讲述党的故事结合起来,深入一线基层、深入人民群众,面对面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
3、国情观察实践团。注重以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学习体验等活动,引导青年学生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4、乡村振兴实践团。着眼于帮助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了解认知当前的乡村状况、在未来踊跃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向广大乡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欠发达地区乡村,组织开展义务支教、科技支农、科普宣讲、调研献策、志愿服务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5、民族团结实践团。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组织我校新疆籍、西藏籍大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我校大学生到省内朝鲜族、满族、蒙古族聚集区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地方发展做出贡献。
六、鼓励积极参与全国专项活动
在2021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中央继续联合有关方面组织开展专项活动,主要包括:面向有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地区,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学习科学理论、宣讲党的政策、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文化生活、持续移风易俗等实践活动;依托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红色教育等实践活动;面向有关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等,结合青年学生专业特长,开展普通话推广、爱心医疗、教育关爱等实践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产业调研、当地资源开发、安全生产教育等实践活动。
七、组织方式
1、组织动员阶段(6月30日前)。各基层团委、学生社团在校内开展宣传发动及遴选审核,5类团队中各推荐1支团队候选省级重点团队(自愿申报),组织申报校级重点团队(数量不限),6月30日16:00前将申报书及统计表(附件1、2)报至校团委邮箱tuanwei@ jluat. edu. cn。邮件标题以“XX学院‘三下乡’申报材料”格式命名,逾期视为自动放弃申报。
省级重点团队必须具备以下要求:
(1)至少配备1名专业课教师或1名党务和思政工作干部担任指导教师,成员结构合理且半数以上成员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
(2)团队主题明确,目标清晰,特点突出;
(3)能够代表本学院社会实践活动水平;
(4)各学院能够切实加强资源倾斜和工作指导力度,预期能够形成质量较高的社会实践成果。
2、立项评选阶段(7月1日至7月5日)。校团委组织评委会,对各学院、学生社团推荐的团队进行评选,5类队伍中每类择优评选2支团队申报立项为省级团队。立项为校级团队数量不限。
3、组织实施阶段(7月-8月)。各学院、学生社团负责组织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尤其侧重成果导向。活动开展期间,校团委将专题报道我校社会实践成果,各基层团委及时将新闻报道材料报送至校团委。活动结束后各团队要形成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不得少于3000字,并于8月25日前将社会实践报告电子版和纸质版报校团委邮箱。
4、总结评选阶段(10月)。校团委组织评委会,对各团队社会实践报告进行评选,对本次活动涌现出的优秀组织单位、优秀项目、优秀团队、优秀个人进行评选并表彰,并择优推荐参加上级部门表彰活动。
八、有关要求
1、周密部署,突出育人实效。各基层团委要高度重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体现育人作用。要积极整合资源,多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服务,力争让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加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2、严格管理,守住风险底线。各基层团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始终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为参加活动师生购买保险,按照“确保安全、就近就便”的原则,依法依纪依规组织各项实践活动。要加强过程管理,选派优秀教师指导实践,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要密切关注实践地疫情形势、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落实责任制度,根据地方疫情形势动态调整工作部署,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暂停相关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
3、完善学分,强化成果应用。各基层团委要突出社会实践的结果应用,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情况作为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要求完成社会实践考核和评价工作并记入学生档案。
4、拓展渠道,扩大影响覆盖。各基层团委要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加强有形有效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思想引领效果。要做好典型选树宣传,挖掘活动中的好做法、好人物作为鲜活案例,引导影响更广泛的青年学生。
联系人:国 季
联系电话:17390023239
1、活动申报书
2、活动项目统计表
3、全国专项活动
4、安全承诺书
共青团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委员会
2021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