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9 17:28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思想理论,落实团中央“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外语学院学子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开展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外语学院英语专业21级1班 徐启童
时光匆匆正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本次2022年“大学生返家乡暑假实践活动”即将圆满里程。回顾过往的40天,收获颇多,感悟满满。
作为一名终将要迈入社会的学生,深入社会实践锻炼是一门必修课,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迈入社会的种种艰辛,人情世故,本次实践带给我的并不仅仅是工作技能上的提升,更是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与人相处,同时也为将来迈入职场的激烈竞争做好铺垫。
本次我所选择的实践单位为山前街道--新山社区,在没去社区之前我并不了解社区需要处理的事务如此之多,社区作为基层单位需要解决辖区老百姓的种种问题,保证辖区内居民生活质量,作为社区里最小的弟弟,每天跟在姐姐们的身后干活。由于目前处于疫情常态化管控模式,核酸成为了家常便饭,真的是如那句话所说,只有你做这件事了才知道它的艰辛,我在核酸中担任扫码员一职,当我穿上防护服才知道工作人员的不易,汗水湿透全身,面对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人,还需要扫描身份证,扫描身份证是整个录入信息种类中最困难的一种,因为有的老人并不能很好掌握角度,只能一次一次为了他们方便选择弯腰,当扫完400人左右的时候已经汗水湿透防护服,但是快乐着,看着他们一个一个人进入到人员列表中我倍感喜悦。
在日常工作中我作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完成三天一次的全员核酸后,回到社区,短暂调适后,进入一天的工作,在我去的第三周时间里,社区的姐姐们需要在城市基础数据平台核验信息,但是又有各自的工作需要忙,我主动承担下这项任务,看着一家一户被我核验成功,这种喜悦是别处体验不到的。在社区实践的近40天内,我深深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也从中收获了许多道理。
明白了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没有谁一生下来是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在学校,更多的是学习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努力。而工作的场所,每个人在为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学校里主要学习理论,我们经常抱怨理论与实践不能结合,在学校读书的人宁愿工作也不想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羡慕我们这样青春年纪,他们羡慕我们能在校园里读书。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在不断参加社会实践中才能将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才是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我欣喜地看到,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实力承担的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背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
总之这次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给予我了很多启发。但实践也只是个过程,真正的目的是要我们改变思想观念,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不被社会淘汰,才能为建设祖国、奉献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外语学院做出榜样,他的事迹也发表在其当地的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上,引导青年学生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诠释责任担当。
笃志力行见真功,躬身实践出真知。通过本次“返家乡”实践活动,学生们不断丰富自己,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作的要求,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水平。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们用实际行动助力家乡,诠释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展现新青年的最美风采。
图文来源 | 外语学院
排版设计 | 乔丽婕
文字校对 | 蒋颖
责任审核 | 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