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追寻红色足迹 践行青春使命

发布时间:2023-07-25 20:16

为进一步感受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7月20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外语学院理论宣讲实践团来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开展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实践团此行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资源,活化红色旅游资源,并且结合外语专业学科特色,进行英语宣讲,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激扬青春力量。

一、牢记抗战历史,明确青春使命

      7月20日,实践团第一站来到延吉市,此时正值延吉市开展“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的文化活动,实践团即刻响应号召,在延吉市老兵之家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徐淑子的带领下,来到延吉市老兵之家,一行人倾听老兵柴世荣后代老党员柴阿姨讲述柴世荣同志曾参加过两次抗战的光荣历史:他的战斗足迹遍及黑龙江、吉林两省东部地区,为抗日救国身经百战,历尽艰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践团成员听后深深动容,也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纷纷表示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将会以英雄为榜样,为党和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随后,实践团前往日本侵略延边罪证馆进行参观学习,走进馆内,一幅幅清晰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献资料,再现了延边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英勇事迹,描绘了革命前辈用生命书写的峥嵘岁月,尤其是关押抗日志士的地下水牢遗址,更直观地让我们体会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给实践团成员以心灵震撼,增强了团队成员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同时激发了爱国主义思想共鸣。在参观后,成员充分发挥英语专业特长,对来访的外国友人用英语进行了相关讲解,得到了展馆工作人员的肯定与好评。

      本次参观,实践团成员冯馨慧深受感动: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以烈士们为榜样,不断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时刻牢记历史,珍惜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理论宣讲

      龙井东山红色文化园全区以红色文化为主基调,充分融入浮雕、圆雕、展览馆、纪念碑等元素,展现延边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舍生忘死投身革命斗争,推动革命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的壮举,是龙井市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7 月 21 日实践团来到了龙井东山红色文化园,与龙井东山红色文化园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协议,担任文化园义务讲解员。本次签约仪式共有 70 余人参加,指导教师邱源老师做主题发言,活动得到了延边日报的跟拍及报道,延边网、延边融媒也分别进行了推送。

      下午,实践团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脚步来到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进行参观实践。天高云淡,稻花飘香,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实践团成员看到了延边人民的智慧与汗水,看到了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绘画和光东村水稻上科技的翅膀,更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吉林乡村发展新面貌,也更坚定了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振兴吉林的理想信念。延边籍实践团成员丛瑞也提到:我是延吉的孩子,我的家在这里,我的未来也在这里,我一定不辜负家乡和家人对我的培养和期待,认真学习,努力提高,学成归来为延吉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三、追寻红色足迹,锤炼理想信念

      7月22日,实践团分别前往朱德海和尹东柱故居。一件件展品一份份文字图片的资料无一不再现二位革命先烈的奋斗事迹,将他们的坚韧品质和崇高信仰传递给现场的每一位同学,也激励成员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图为团队成员们,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面对石碑,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感受着革命先辈在艰苦岁月中的砥砺前行、英勇无畏的精神力量,时刻铭记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下午,在龙井市老促会吕会长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了延边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龙井民生报旧址。在这里成员们看到了属于延边的党史,以及延边人民的先进觉悟思想。通过本次参观,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兢兢业业,提升政治觉悟,勤修身,常立德。

四、聚焦农村经济,服务乡村振兴

      7月23日实践团共同走进被评为中国延边黄牛第一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东盛涌镇石井村。成员们使用本专业对口的电子商务对村民进行相关培训指导,并精心制作了英语版本的宣传视频,发布在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外语学院“城外知音”官方公众号和抖音账号中。成员们还号召全院学生积极转发为延边牛肉代言,实践团成员徐启童更是直接走进直播间,对延边牛肉进行了“带货直播”,让“助力延边电商”的口号变成了实际行动,此举得到了广大延边网友的一致好评。

      在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外语学院与延边老兵之家、龙井团委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圆满结束。本次社会实践成功结束后,宣讲团全体成员又再一次对实践环节进行了总结,查找不足之处,凝练特色做法,具体如下:

(一)优化成员配置,发挥专业特长

      要从学院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与学生相关知识和能力领域的实践项目内容,这样学生更容易参与进去,真正的做到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而不是走马观花。

(二)发掘特色项目,做好对接工作

      要找到符合主题的实践地点和实践项目,提前制定好实践目标和具体项目,同时与实践的接待方做好对接工作,重点协商好出行、食宿、安全等关键问题,不打无准备之仗。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重复之前做过的项目,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发掘新的特色项目,将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三)大力宣传推广,注重榜样选树

     要在实践之前认真制作宣传材料,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强对活动进展和优秀个人事迹的宣传报道,将学生社会实践、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提升“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推广,树立榜样,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来。


文章来源:外语学院
图片来源:外语学院
文字校对:岳瀛坤
初审:岳瀛坤
复审:齐媛媛
终审: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