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8 09:55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外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之力”乡村促进团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同学们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共融乡村振兴 铸牢绿色基石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知北村亲身感受浓厚的乡村气息和淳朴的民风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知北村是一个城中村。星光花海知北村,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作为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涵盖赏雪玩雪、民俗商街、美食娱乐、精品民宿、文创灯光、沉浸式演绎六大业态的综合型沉浸式文旅度假区,知北村景区巧妙地融入了淳朴的东北民风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将“乡村游”搬到了“城市中心”,让广大群众重温传统年味,共赏关东风情。
勇担时代重任 不负时代使命
7月24日,实践团首先来到曙光镇西太平村,参观梅河口市曙光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并与曙光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今后将会定期安排学生到此进行实践,充分利用英语专业的优势,帮助合作社的各种产品进行推广宣传,并最终达到出口外销的目的。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全体成员深入到农村的田地,望着大片整齐的稻田,看着生产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相关农副产品,感受着农业机械化、产业化所带来的变化,再一次充分体会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改变。
7月25日,实践团驱车来到达山城镇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参观在建的物流产业园,了解城市如何推动从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进行转型与升级,并与产业园负责人进行了座谈,重点探讨如何发挥外语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优势,推动物流园的进出口贸易。在座谈过程中,实践团队师生就目前物流园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能力不足、配送成本相对较高、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不高等困境进行了探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目前物流行业的前景光明,可以拓展和开发的对外贸易空间巨大,因此外语学院的学生应该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广泛涉猎对外贸易、物流等相关学科知识,在毕业后才会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来帮助物流园与国际接轨,获得更大的发展。随后实践团以问卷、走访的调查的形式对当地物流运输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基层民众生活物流所需,为乡村经济振兴奠定物流基础,推动乡村振兴。
彰显青春作为 阔步奋斗人生
7月26日,实践团来到梅河口市保兴村宝兴泉水厂进行参观调研。泉水淙淙,从地下涌出,四季清澈绵绵不息。实践团在参观过程中详细了解了各种水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工序,重点向工作人员学习了如何对产品进行出口销售。
随后,实践团来到保兴村鑫鑫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大棚参观蘑菇大棚并亲身体验采摘蘑菇。鑫鑫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科学化、规模化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不仅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也铺就了保兴村的振兴之路。合作社的香菇产品不仅在国内各个城市畅销,也已经出口国外。因此,在本次实践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将结合香菇产品的特色,发挥专业优势,用英文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最后,实践团来到红梅镇白石村兄弟果园进行实践。兄弟果园采取“春季赏花,秋季结果”的特色经营模式,借力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丰富“软实力”,以游揽客,不断丰富果园的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让“美丽生态”成功转变为“美丽经济”,做到“农旅融合”,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增添活力。
本次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外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之力”乡村促进团亲身体会到了梅河口市的高速发展,也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建议。未来,外语学院将继续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不断扩大实践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