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7 09:31
最后,齐教授分享了多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覆盖了不同学科和课程类型。她细致地分析了每个案例的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促进外语学院教师之间知识分享、经验交流与思想碰撞,外语学院于2024年10月25日下午在文管楼407组织召开了外语学院“以赛促教”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作坊沙龙活动,院长韩松、副院长李晓雨、院长助理齐媛媛及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沙龙。
本次沙龙活动主要包括两大内容:
(1)深入解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齐媛媛教授以“塑心·笃行”为主题,围绕课程思政的指导纲要、内涵与本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四个板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享。她强调,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旨在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现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思政的指导纲要部分,齐教授详细解读了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指出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在探讨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本质时,齐教授提出,课程思政不仅仅是在专业课程中添加思政元素,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她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不同学科中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
在教学方法板块,齐教授分享了多种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部分,齐教授详细介绍了“定目标、挖元素、想办法、做评估”的四步流程。她指出,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聚焦微课制作,探讨教育创新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以及对微课评审标准的深入理解,李晓雨教授分享了微课的制作技巧和评审原则。
                                
沙龙内容涵盖了三大核心板块,首先,李晓雨教授对“微课是什么”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包括微课的定义、表现形式、背景以及微课的五“定”原则——定位、定量、定向、定时、定性。这一板块为参与者提供了微课制作的宏观视角和理论基础。
随后,李教授对微课评审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涉及教学设计材料、选题价值、作品技术规范与表达、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效果与目标达成以及社会反映等多个维度。这一环节为微课制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在微课评审常见问题及建议环节,李晓雨教授分享了多个优秀微课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指出了微课制作和评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这些宝贵的经验分享,无疑为参与者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参考和启发。
                               
本次教学沙龙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推动我院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也为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