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外语学院返家乡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3-07 10:50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外语学院积极开展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23级二班康瑞涵参加了家乡长岭县举办的“就业帮扶、真情相助”大型招聘会活动,并且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到了一系列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从创业补贴到就业培训扶持,每一项政策都体现着政府对青年就业创业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志愿者团队通过多种方式深化宣传,不仅在现场为求职者们详细讲解政策内容。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整合各方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利用互联网平台,有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不能到现场的求职者也能及时获取招聘信息,助力广大青年人才能够“扎根”家乡,在家乡的土地上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在未来,我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绘就家乡壮美蓝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4级一班宋佳馨在寒假期间重返王庆坨高中母校,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讲解实践活动。站在曾经熟悉的教室,面对学弟学妹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内心既紧张又兴奋。此次实践,我以自身大学经历为切入点,结合社会热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不同专业的发展前景、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还分享了实用的学习方法与经验。

通过这次实践,不仅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知识传承的意义。看到学弟学妹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我深感所有努力都值得。
                                        

24级二班孙可佳作为宣传委员,来到了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黄龙街与宝塔街交汇处的农安辽塔,建于辽圣宗时期(公元九八三年至一o 三o年)为八角密檐式实心砖塔,共十三层,通高四十四米。造型简洁,风格端庄。在塔身第十层中部曾发现一小石砖专室;内藏铜铸的佛像和菩萨像,木制骨灰盒、瓷香盒,细线阴刻佛像银牌饰等珍贵文物,此塔对研究辽代宗教和建筑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觉得自己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24级二班宋璐身为归乡的莘莘学子,踏入家乡陕西的图书馆后,开启了一场镌刻灵魂的精神旅程。步入其间,开阔敞亮的格局、井然有序的书架,无声诉说着知识的庄严。馆内藏书浩如烟海,从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学经典,到前沿尖端的科技论著,跨越时空界限,为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搭建起求知的桥梁。读者们围坐一处,以书为媒,畅谈感悟。思想的浪潮在这里澎湃翻涌,不同观点激烈碰撞,绽放出智慧的华彩。我投身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社区的图书馆,担任图书宣传员。在整理书籍、引导借阅中,有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童,也有退休后仍笔耕不辍、求知若渴的长者。他们对知识的执着,让我触摸到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其蓬勃生长的文化力量。
                                   

此次归乡于图书馆的经历,早已超脱单纯的文化体验范畴。它让我明白,无论未来行至何方,家乡图书馆承载的文化力量,都将如影随形,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坚实支撑,激励我以所学回馈桑梓,为家乡的文化繁荣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外语学院将充分发挥组织联系服务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深化“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子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服务家乡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文章来源:外语学院
图片来源:外语学院
文字校对:岳瀛坤
初审:岳瀛坤
复审:齐媛媛
终审: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