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院】寒来“书”往,“阅”享假期交通工程学院寒假读书系列活动(七)

发布时间:2025-02-23 18:38

寒来“书”往,“阅”享假期

 交通工程学院寒假读书系列活动(七)

 延续“书”香四溢,“阅”动心灵的温暖氛围,交通工程学院寒假读书系列活动七如期而至。本次活动以“书香润心,智慧同行”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大家在书籍的世界中汲取智慧的营养,感受知识的魅力与思想的火花。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下交工24-1胡月的读书笔记。


 交工24-1 胡月

《儒林外史》读后感

 初读《儒林外史》,以为不过是一本普通的古典小说,可深入研读后,才惊觉这是一部深刻剖析封建科举制度下社会百态的奇书,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种种弊病与人性的复杂。

 书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性格鲜明,各有千秋,宛如一幅庞大而细腻的社会群像图。范进,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他半生追求功名,却屡试不中,生活穷困潦倒,受尽旁人的白眼与嘲讽。终于,在年过半百之时,他考中了举人。然而,这突如其来的喜讯竟让他喜极而疯。那一刻,他披头散发、跌跌撞撞的模样,实在令人唏嘘。范进的疯癫,看似荒唐可笑,实则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血泪控诉。为了一个举人身份,他耗费了大半生的光阴,承受了无尽的屈辱与苦难。科举,早已成为他生命的全部意义,一旦中举,长期压抑的情绪瞬间爆发,理智也随之崩塌。范进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毒害,它扭曲了人性,让无数人为了功名利禄迷失自我,丧失了基本的尊严和理智。

 严监生也是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他是个家财万贯的富豪,却吝啬到了极点。生病卧床时,为了节省灯油,他迟迟不肯咽气,直到家人挑掉一根灯芯,他才安心离世。严监生的吝啬,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在他眼中,钱财比生命还重要,为了积累财富,他可以不择手段,甚至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尊严。严监生的形象,反映出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人们对财富的极度渴望和贪婪。科举不仅是获取功名的途径,更是通向财富和地位的阶梯。许多人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不惜放弃道德底线,变得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严监生的吝啬,正是这种社会风气的一个缩影。

 当然,《儒林外史》中也有一些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物。王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才华出众。面对权贵的邀请和诱惑,他不为所动,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他淡泊名利,远离官场的黑暗与腐败,选择在山水之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王冕的形象,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他让我们看到,在那个追名逐利的时代,依然有人能够坚守自己的内心,不被世俗的潮流所淹没。王冕的存在,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一种无声的反抗,也是对人性美好的一种坚守和追求。

 《儒林外史》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罪恶。科举制度原本是为了选拔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逐渐沦为统治者控制思想、维护统治的工具。它以功名利禄为诱饵,吸引着无数读书人投身其中,让他们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迷失自我,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同时,科举制度也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人们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不惜弄虚作假、行贿受贿、结党营私,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片混乱和腐败之中。

 读完《儒林外史》,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小说不仅让我对封建科举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在当今社会,虽然科举制度已经成为历史,但书中所揭示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在追求成功和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是否也会像书中的人物一样,为了功名利禄而迷失自我?在面对各种诱惑时,我们能否坚守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儒林外史》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审视自己的人生。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交通工程学院寒假读书系列活动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学生们前行的道路。在这段阅读之旅中,大家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智慧的种子。愿学生们珍惜这段宝贵的阅读时光,继续在书海中探索。以书为伴,以思为舟,驶向充满智慧与梦想的远方,在未来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图文来源:张天仪

排版设计:侯浩天

审核校对:杨晶杰

初  审: 王 蕙

复  审:薛英璇

终  审:邢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