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2024年本科教学工作月报 | 十一月报

发布时间:2024-11-30 14:00

   一、领导重视

   学校精彩亮相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11月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等承办的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我校应邀作为参展高校之一,首次在高博会会场设立展台,集中展现学校建校二十余载的办学成果和办学特色。本次展览由学校纪委书记刘春宇带队,教务处、学工处、教师发展中心、宣传部等部门负责人及创意设计学院师生共计11人参加。 展览现场,学校54平米的成果展区以蓝色为基色,以“勤奋、严谨、砺志、创新”的校训和“艰苦奋斗,勇毅笃行,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为引领,采用图文为主、视频播放为辅、代表性双创成果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在展示学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学校在办学历程、党建思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发展等六个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突出办学实力规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创教育亮点、“一体化”育人模式等内容,全面呈现了学校在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莅临指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原党委书记郭新立莅临指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莅临指导

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学军等领导莅临指导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赵国刚莅临指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络与宣传部副主任杨宏伟莅临指导

   学校参展代表与观展领导共话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展出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权威媒体对我校展区给予了高度关注,进行了深入报道。

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我校纪委书记刘春宇

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我校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柳丹

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我校创意设计学院教师杨印

   学校展区现场精彩纷呈,人声鼎沸。学校“东北大花布工作坊”和“东北植物纤维工作坊”两个展台,以其独特的创新魅力和潮流风格,成为了展会的亮点,赢得了与会领导、嘉宾、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此次高博会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成果和特色的舞台,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关注度,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学校与其他高校、企业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交流平台。学校将继续秉承“立足吉林,辐射全国,面向行业,面向一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面向定位,坚守“面向行业,服务地方,强化特色,追求卓越,办学生尊敬和社会尊重的大学”的办学理念,以本次高博会参展为契机,全面推进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建科”智慧与力量!

   二、教学建设

   1.召开校级“金课”建设项目验收评审会。11月1日上午,学校在图书馆七楼会议室和二楼党团活动室召开了校级“金课”建设项目验收评审会。本次验收评审按照线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建设类型分两组进行,副校长赵海平、王颖作为评审专家组组长各带领5位专家进行评审,相关课程负责人及教务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副校长赵海平、教务处处长牟荟瑾分别在各组对学校校级“金课”建设总体情况及本次验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重点对验收评审程序和评审要求加以强调和说明。各课程负责人围绕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团队、课程目标、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特色与创新、现存问题及下一步建设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评审专家在查阅申报材料及听取现场汇报后,对各课程进行了综合评议,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最终经无记名投票,确定《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等27门课程通过校级“金课”建设项目验收,认定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2.组织开展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遴选及验收工作。下发《关于开展第二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遴选及第一批课程思政建设课程验收工作的通知》,组织各教学单位做好第二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遴选工作,同时对2021年立项的第一批校级课程思政建设课程进行验收,经教学单位初评推荐、教务处形式审核,共有30门课程符合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申报条件,同时有10门课程参加此次验收,后续教务处将组织校外专家进行评审,确定立项和结项验收通过课程,为持续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助力。

  3.组织开展2024年校级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遴选工作。为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展示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的优秀成果,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案例库,教务处下发《关于开展2024年校级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遴选工作的通知》,组织各教学单位做好校级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遴选推荐工作。经教学单位初选推荐、教务处形式审核,共有59个案例参加此次遴选,后续将组织校外专家进行评审,确定优秀案例名单,持续丰富学校课程思政案例库资源,助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建设。

  4.组织开展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遴选及验收工作。下发《关于开展第二批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遴选及第一批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立项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组织各教学单位做好第二批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遴选及第一批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项目验收工作,为持续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堡垒作用,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奠定基础。

   三、专业建设

   启动专业综合评价平台。为加强专业建设与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于11月份启动专业综合评价平台,对学校参评的22个专业开展专业综合评价平台数据填报工作。学校依托专业综合评价平台,将采取常态化原则,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客观反映专业改革和建设的真实状态,全面掌握专业办学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引导专业特色发展。

   四、实践教学

   1.完成2024年度教育部(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结项工作。根据《“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教高厅〔2020〕1号)以及《2024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项通知》等相关工作精神,学校组织各学院开展教育部(厅)结项工作,经校内外专家评审后,同意《基于BIM的智能建造教学资源数字化项目》等48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等4项教育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结项。

  2.完成“全国大学生实习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报送工作。为实现学校实践教学的数字信息化管理,根据教育部关于“全国大学生实习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报送工作通知,组织各学院各专业报送实习数据,以保证学校数字化教学管理需求,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大学生实习服务与管理,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五、运行管理

   1.做好学校日常教学运行工作。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的电子培养方案审核工作、进程计划制定工作、教学任务书生成工作、非毕业生重修报名工作并完成排课工作。完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1月份课时费、重修工作量及晚课补助审核及发放工作。持续规范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办理本专科学籍异动相关业务合计11人;办理本科生授予学位证明7人;办理结业证书换发毕业证书13人;办理毕业证明书2人;组织完成2025届预计毕业生身份复核1人。

   2.做好教务管理系统功能调试工作。持续推进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功能升级,组织研发教务管理系统中符合学校教学运行特色的各类报表。完善学生学籍表信息,优化学生成绩录入功能,启动学生成绩单自动打印机,开发探索符合学校运行机制的教务管理系统,保障教学平稳运行,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3.完成校内外考试组织及安排工作。完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重修考试组织工作。组织开展2024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准备工作;组织开展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报名、缴费工作。完成缓考、取消考试资格申请的所有审批环节,对考试中出现违纪、作弊行为的考生进行调查并协同学工处进行等级认定处理工作。

   六、院部风采

   1.土木工程学院召开2024-2025第一学期教学资料检查反馈会。11月15日下午,土木工程学院在316会议室召开了2024-2025第一学期教学资料检查反馈会。全体教师参会。会上,钟春玲副院长对本学期的教学资料存档工作提出了要求,强调本学期的教学归档资料中需避免已查出的问题,保证资料的准确性。此次教学资料的检查实现了学院所有学科全覆盖,所有项目全覆盖,使学院的教学相关资料更加的规范化、细致化。

   2.交通工程学院召开关于编写教学大纲讨论会。11月19日,交通工程学院召开了关于编写教学大纲讨论会。会上,与会人员共同探讨如何将智能交通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内容引入教学大纲,还就如何加强实践教学、优化实验环节、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此次讨论,学院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优化课程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确保课程内容与交通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行业需求相契合,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交通工程行业需求。

   3.管理工程学院召开教学资料一致性专项会议。11月15日下午,管理工程学院在文管楼115室召开教学资料一致性专项会议,会议由刘楠副院长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参会。会上,刘楠副院长强调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对于所有教学资料具有指导性、纲领性作用,指出确保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考核方案、成绩评定详表等教学资料一致的重要性,并详细分析了各教学资料一致性的具体体现及常见问题。同时,要求全体教师高度重视专项检查工作,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教学资料。随后,会议设置交流环节,教师们将所讲授课程的相关资料进行再次查阅和对比,针对个性化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本次会议有助于推进学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建设,提升教学资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