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9 15:04
学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简介
学校坚持“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与长春建工新吉润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公司、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建设了设施一流、特色鲜明的工程训练中心、GE自动化控制联合示范中心、BIM教育培训中心、达内智慧创新学习工场、清洁能源应用全过程管理实训基地、近零能耗建筑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示范实训基地、生态创作实践基地等9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安全、高效,与企业融入度高,设计了200余项虚拟、实模、实操、实训项目,营造了“内外结合、看做结合、学用结合、理实结合、研创结合”的工程创新训练环境。
一、工程训练中心
工程训练中心是我校为培养应用型 人才需要,建立的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建筑面积约6800㎡,拥有仪器设备153台(套),设备总值约1100万元。
建有3个实体等比例建筑模型、3个实训区、9个实验室和实验机房、1个多媒体教室,其中包括房建、桥梁、基础实体模型,数控实训区和水暖工程工艺操作实训场地等。
设置191个专业知识信息点,面向7个学院25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开设100余项实习实训项目,年训人数可达10000余人次。
具有工程环境逼真、安全便利、绿色环保、覆盖专业面全等特点。
二、BIM教育培训中心
学校与广联达科技、北京建谊科技等5个企业合作,投入500万元,面积2000平方米,9个实训室。拥有BIM5D、3D仿真、GLVR设计等软件系统,我省建筑类高校首家采用企业级建筑云平台、BIMVR、BIMAR等新技术,加入装配式、EPC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面向我校28个本科专业开展BIM应用技术培训。开展15个专业、5个方向的BIM协同毕业设计,获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特等奖、一等奖,“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全能二等奖。同时向社会开放,为行业企业与高校培训BIM技术人员300余人次。获批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获批国家及省级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项,与企业合作开展BIM全过程咨询横向课题2项,编写《BIM技术基础》教材1部。
三、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于2017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设有服务管理区、创新平台区、创业实践区等三大区域。目前,园区内有创新工作室及创业工作室共计22个,主要面向优秀的教师团队和全日制在校生、毕业3年内校友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其提供全免费、一体化、专业化的创新创意孵化和科技转化服务,并开展创客发展、项目孵化、导师服务、资本对接等活动。构建了学生创业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学校众创空间—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四级递进”的创业孵化实践机制。近三年,教师及学生团队在双创园取得较好成绩。教师团队的《“三创融合、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改革与实践》的教学成果获2022年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园区内两个艺术实践工作坊分别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工作坊类一等奖。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取得国家级奖励328项,省级奖励1186项。双创园累计培育和孵化大学生创业公司17家,学生的创业公司受到多位国家、省、市级领导高度关注。
四、GE自动化&控制联合示范中心
学校与美国通用电气(GE)合作共建,实验室总面积1200平方米,美方赠送设备总价值近3000万元,学校投入仪器设备600万元。包括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工业互联网和风光热发电仿真4个实验室,可为8个本科专业开出高水平创新性实验,年均服务2000余人次。面向企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培训。
五、华为现代产业学院
现代产业学院建筑面积近3000m2,包含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鸿蒙3个实训室,可同时容纳200名学生的实践实训,总投资约4000万元。校企双方将继续秉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驱动”的建设理念,以华为在吉林省尤其是长春市的产业生态布局和生态企业数字化人才需求为牵引,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专业方向融入华为技术,构建多专业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平台,创新“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特色实训基地建设,落实“三教”改革,培养适应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服务华为人才生态建设和吉林数字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六、生态创作实践基地
学校与长春新吉润建设公司和江苏奥斯康新能源公司共建,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约800万元,包括建筑园林景观系统、绿植系统和空气源热泵系统等。可四季为10个本科专业的21门课程提供25个实践训练项目。
七、清洁能源应用全过程管理实训基地
清洁能源应用全过程管理实训基地由我校2021年向教育厅和财政厅申报2022年民扶专项建设项目,于2022年8月获批并着手建设。基地组合式实训装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建筑清洁能源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相关教研室,协同承建企业,创新建设的《清洁能源应用全过程管理实训基地(技术操作)》项目,在校企共同努力下,基地可开设的10个教学实验实训项目包括:太阳能光热蓄热实验、太阳能光热供暖实验、新风热回收效率测试、负荷房间室内环境检测、光伏直驱电供暖实验(加热电缆)、光伏直驱用电器(12V、24V)节能性实验、可移动光伏微电站利用实验、热泵供暖实验、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实验、风电贡献率实验等。
八、电供暖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中心
在我校34万平方米的校园电能清洁供暖示范工程基础上,利用90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成功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电供暖智能控制系统,并开始较大规模的中试,将科技成果转化,向产业化目标迈进。成功获批国家教育部、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等6个科研立项,申请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参加国家相关技术规程的编审。与企业合作开发出6个实习实践项目和10余项“双创”项目,可为8个专业师生开展创新性教学与应用性科研提供平台。
九、近零能耗建筑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示范实训基地
本示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结合严寒地区的气候特征和资源禀赋,创新应用高保温性能围护结构、高气密性和无热桥等最新建筑节能技术,带有太阳能耦合的多能互补型地源热泵系统,带有全热回收的新风系统,毛细管辐射供热/供冷末端系统,风光互补并网发电和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智能监测及数据可视化等六大创新技术,与长春建工新吉润、浙江陆特能源科技、哈尔滨森鹰门窗、天普太阳能等10多家企业共同打造出我省首个“更加节能低碳、更加舒适、更好空气品质、更高质量保障”的人居环境,并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适宜产业化推广的“规划设计-核心技术-关键设备-集成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全套创新技术应用体系。该建筑被国家住建部确立为科学技术示范项目,吉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全国首批超低能耗建筑标志性项目,被遴选为国家十三五两个重大研发计划的全国重点跟踪项目,通过国家首批近零能耗建筑运行标识测评,被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收入“十三五”全国百佳近零能耗建筑案例集,并作为“中国好建筑”向全球推送,在行业内乃至全国引起较大反响。作为永久性展示、现场教学和科研基地,为我校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10多个专业的师生提供教学和科研创新训练平台,并与有关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