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规划学院】文学殿堂 经典再现|建筑与规划学院寒假系列好书分享(十四)

发布时间:2025-02-25 15:28

为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素养,在校园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整体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建筑与规划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倡导学院师生利用寒假期间开展读书活动。今天,我院继续为大家分享几部经典著作。

《高老头》

作者:(法)巴尔扎克 

人民文学出版社

《高老头》聚焦19世纪巴黎,以高老头的父爱悲剧为主线,串联起拉斯蒂涅的成长蜕变。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毫无保留,却换来背叛与凄凉,令人唏嘘。巴尔扎克擅长细节雕琢,将巴黎的奢靡与残酷、贵族的虚伪与落魄一一呈现。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鲜活如生。阅读《高老头》,能洞悉人性的复杂,也能看到社会阶层的巨大鸿沟,深刻感受那个时代的世态炎凉 。

《双城记》

作者:(英)狄更斯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交织伦敦、巴黎双城故事,将贵族的腐朽与底层人民的苦难直白展现。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善良的卡顿为爱牺牲,尽显人性光辉;德发日太太的复仇执念,又让人看到仇恨的盲目。狄更斯笔触饱含悲悯,情节跌宕起伏,从巴士底狱的阴森,到断头台的肃杀,无一不让人揪心。读它,如置身历史洪流,见证爱与希望的永恒力量 。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英)哈代

人民文学出版社

故事发生在宁静又压抑的英国乡村,纯真质朴的苔丝,被命运无情捉弄。她在传统道德与不公现实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短暂的人生满是坎坷。哈代以细腻笔触勾勒乡村景致,又将苔丝的内心挣扎刻画得淋漓尽致。书中既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饱含对社会偏见的批判。读这本书,你会为苔丝的遭遇痛心,也会在她的抗争中,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民文学出版社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不容错过的文学巨著。围绕卡拉马佐夫一家,书中上演了一场关于信仰、道德、人性的激烈碰撞。老卡拉马佐夫的荒淫、德米特里的冲动、伊万的迷茫、阿廖沙的虔诚,不同性格的兄弟,在爱恨情仇与善恶抉择中徘徊。陀思妥耶夫斯基以高超的叙事技巧,将复杂的哲学思考融入扣人心弦的情节,借人物之口,探讨上帝、罪恶、救赎等深刻话题。阅读它,如同进行一场灵魂的深度对话,在人性幽微处探寻生命的真谛 。

《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俄)托尔斯泰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安娜·卡列尼娜》以19世纪俄国社会为背景,双线并行。一条是安娜追求爱情却被世俗不容的悲剧,她的热情奔放与贵族社会的虚伪冷漠激烈碰撞;另一条是列文在乡村的探索与成长,展现俄国地主与农民的复杂关系。托尔斯泰用细腻笔触,将人物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对社会问题的剖析鞭辟入里。阅读它,你能深刻感受到人性的挣扎、爱情的炽热与无奈,领略19世纪俄国社会的真实风貌 。

《母亲》

作者:(俄)高尔基

人民文学出版社

《母亲》以俄国革命为时代背景,塑造了一位极具代表性的母亲形象。原本逆来顺受的她,在儿子投身革命的影响下,逐渐觉醒,勇敢地传递革命火种,从柔弱主妇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高尔基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展现他们为自由和尊严奋起抗争的决心。阅读《母亲》,能真切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体会信仰的力量,见证人性在革命浪潮中的升华 。

《百年孤独》

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不朽经典,如同一座神秘的文学迷宫,一旦踏入,便深陷其中。加西亚·马尔克斯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构建出光怪陆离的马孔多小镇。羊皮卷上的预言,家族七代人的传奇经历,近亲相恋生出长有猪尾巴孩子的荒诞情节,在现实与虚幻间游走。这本书不仅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史,更是对人类命运、时间轮回的深刻叩问。阅读它,你会被独特的叙事和深邃的思想震撼,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学冒险 。

图片校对:建筑与规划学院新媒体技术部

文字来源:建筑与规划学院新媒体技术部

文字校对:高玉姣

版式编辑:高仁俊

版式校对:傅千源 罗瑞杰

初审:吴多岳

复审:徐歆然

终审: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