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7 00:00
把牢教育的人民属性,坚持以人民满意为首要标准检验教育评估成效。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助力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探索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和高中学校特色发展评价体系,开展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监测和分级诊断,构建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常态监测机制,研制全国基础教育质量报告,建设农村教育监测中心,进一步筑牢高质量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四梁八柱”,不断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助力发挥职业教育“铜腰”作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探索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探索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平台,支撑管理预警和教育决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高职院校合格评估,引导高职院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职业教育定位,优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把牢教育的战略属性,坚持以系统观念为发展引领构建教育评估格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着眼长远看教育,始终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一是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引领作用。围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数智赋能院校评估、专业认证、质量监测为重点,内外协同联动,迭代升级“五位一体”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完善符合中国实际的高校分类评估标准及资源分配激励机制。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级专业认证“构建行动”,探索建立周期性开展、全领域覆盖、分级分类实施的认证体系,推动高校完善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发展性、服务性、结果性、预警性监测,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可比数据库以及高校师生教学成效和满意度调查数据库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多维度的监测体系,精准服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二是把握教育评价的转型发展方向。围绕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全面收集、管好用活公共数据资源,构建统一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和规范化的数据管理机制,形成覆盖全国的全口径教育质量评价数据库。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建设国家教育质量保障数据基座。三是融入教育的国际发展格局。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打造以我为主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专业认证品牌,倡导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共同体,努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教育话语权。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教育评估应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深刻认识教育的职责使命,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积极推进教育评估体系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塑、机制性重建,以准确识变的思维、科学应变的能力、主动求变的精神书写教育评估事业使命担当,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争做改革行动派,跑出发展加速度,在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中贡献评估力量!
来源 |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