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9 09:29
为持续增强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质量,搭建教师研讨交流平台,10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于326会议室举办了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沙龙活动。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海新主持,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会上,院长助理刘亚楠就分众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深入阐述,指出高校思政课程通过分众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升了教学互动性和参与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思政课程改革和学生素质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其次,各教研室主任依据各自学科的特性、教学实践中的挑战以及应对方案,依次展开汇报与交流。
毛概教研室主任孟萌提出,分众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它依据学生的成长背景和性格将他们分组教学。例如,模拟法庭活动助学生理解法治体系,内向学生利用线上资源深入学习,外向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这种模式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纲要教研室主任刘威提出,分众教学模式促使教师依据学生反馈和成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掌握学生进度并提供及时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持续学习新教学理念和多样化方法,以适应教育需求变化。
原理教研室主任张健提出,教学方法是实现思政课目标和内容传授的关键,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利用数字技术增强思政课建设,促进教学与技术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思政课展现新面貌并取得新进展。
思修教研室主任陈欣苗提出,分众教学模式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背景和特点进行分类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提升课程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帮助每个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知识和价值引导。
形策教研室主任江美娜提出,教育改革推动了创新教学模式的引入,分众教学模式因其独特优势在教育领域受到关注。该模式允许教师根据学生专业和需求设计个性化教学,尤其适用于大班课程,能改善师生互动和课堂反馈,提升课程效果,激发学生兴趣。
随后,王海新副院长结合各位教研室主任的交流研讨进行总结。他鼓励全体教师要勇于尝试和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沙龙活动气氛热烈,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为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和学生素质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撰稿人:于清雯
图片来源:于清雯
初审:王烯润
复审:王海新
终审: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