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8 18:05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3月26日—28日,土木工程学院精心组织了教学基本功训练及磨课活动。
力学教研室
力学教研室举办“以评促教 精研课堂”专题说课活动。院长、副院长亲临指导,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研讨,通过教学展示、专家点评、集体研讨等形式,推动教学创新与课程质量提升。
力学教研室教师对“力的投影”“梁的内力图”绘制难点、“弯曲变形”等章节进行讲解。其中,尹建老师从实际案例切入,融入“中国标准”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科技报国情怀。
讲课结束后,由教学名师梁丽杰老师进行点评,梁丽杰老师还亲自为青年教师进行示范,逐一讲解授课环节和内容衔接。随后,教研室展开深度研讨。梁丽杰教授针对教学逻辑提出优化建议:“力学概念需强化‘工程问题—理论模型—实践验证’的闭环思维链条。”副院长从评估指标出发,强调“基础理论教学要注重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性”,院长则结合OBE理念指出:“信息化手段应服务于教学目标,避免技术喧宾夺主。”
正如院长总结所言:“说课磨课是教师成长的‘磨刀石’,要通过持续迭代,让每堂课都成为评估亮点的生长点。”今后多开展“评估专项课例建设”,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全力打造具有高阶性、挑战度的力学“金课”群。
结构工程教研室
结构工程教研室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磨课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教学细节,通过逐一点评的方式,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改进建议,助力教师成长,在学院内营造了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
活动伊始,结构工程教研室的各位教师依次登上讲台,进行精彩的课堂展示。他们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教学风格,选取了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等课程中的典型章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内容。有的教师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将抽象的结构原理直观地呈现给大家;有的教师则通过引入实际工程案例,激发大家对知识的应用思考,充分展现了土木学院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每位教师完成教学展示后,随即进入了紧张而热烈的点评环节。这一环节是本次磨课活动的核心与亮点。教研室主任率先发言,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达成等多个维度,对授课教师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评价。他指出,在教学目标方面,应更加精准地契合评估标准和专业培养要求,确保每一堂课都能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助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避免内容碎片化,同时要紧跟行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
其他教师也纷纷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有的教师从教学细节入手,提出板书设计应更加规范清晰,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脉络;有的教师则建议在课堂互动环节增加提问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家不仅指出问题,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教学技巧,现场讨论氛围热烈,思维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参与磨课的教师们纷纷表示,这次逐一点评的方式让自己受益匪浅。一位年轻教师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自己在教学上还算得心应手,但通过这次活动,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各位老师的点评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也为我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另一位资深教师也表示,在与同事们的交流研讨中,自己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今后将把这些收获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施工教研室
活动中,每位教师依次登上讲台,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进行课程讲授,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刘殿忠院长和钟春玲院长认真聆听了每一位教师的讲课,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互动的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在每位教师讲课结束后,刘院长都给出了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肯定了教师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此次磨课活动为土木工程学院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为迎接省级专家检查做好了充分准备。相信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土木工程学院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岩土教研室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质量,3月26日,岩土与地下工程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能力提升——讲课排练”活动。活动以“以练促教、以评提质”为目标,通过模拟真实课堂、互动点评和集体研讨,助力教师打磨教学内容与方法,为本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活动中,教研室教师依次登台进行15分钟模拟授课,涵盖《土力学》《工程地质学》《隧道工程》等核心课程内容。教师们结合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工程案例分析和互动问答等形式,生动展示知识要点。部分教师还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工程现场实景视频等创新手段,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实践性,体现“新工科”背景下岩土工程教学的改革方向。
模拟授课结束后,教师们结合自身授课经验,就“复杂工程问题的课堂分解技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集体备课、互听互评,持续推动教学理念更新,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协同提升的载体。
测绘遥感教研室
测绘遥感教研室开展集体磨课活动,孟凡影副教授以《测量学A》中的“小区域控制测量”为范例进行示范教学,推动教师团队互学共进。
活动中,教研室采用“说课—示范—研讨”模式,聚焦测绘课程难点与教学创新。教师们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工程案例融入课堂等展开讨论,结合学科 前沿探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教研室主任王慧慧指出,集体备课有助于打破思维壁垒,激发教学改革的多元可能性。
该教研室已将集体磨课纳入常态化机制,未来将通过共建教学资源库、共享虚拟实验模块等方式,持续推动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