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基本概况

发布时间:2023-06-07 13:08

一、中心基本情况

规模布局

工程训练中心总建筑面积约 6800㎡,由实训区与超低能耗建筑研究基地构成。实训区设有水暖工程、数控、工程技术实训馆这 3 个实训区域,还有实体比例房建、桥梁、基础教学模型展示区这 3 个实体结构展示区域。超低能耗建筑研究基地内包含地源热泵机房等 3 个机房,以及交通信息处理实验室等 6 个实验室。​

教学支撑

能够有力支持土木工程学院等 7 个学院的 25 个本科专业、4 个专科专业的各类实践教学,如理论教学、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工艺操作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每学期,中心都会依据各学院提供的相关课程表进行汇总,每学期都能完成400学时左右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学人次超10000人。​

安全管理

始终将安全视为工作核心,坚持日常定期检查以排除安全隐患。对新进设备严格按高标准安装调试,并配备安全操作规程。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管理,明确其为实践教学第一责任人,要求其着工作服上岗且不得擅离职守,禁止学生在无教师在场时操作设备。​

交流合作​

因完善的设施与先进的教学环境,中心吸引众多校企单位、政府部门及相关院校前来参观交流。校企单位借此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并开展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项目;政府部门考察后对中心推动地方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创新予以肯定;相关院校参观后积极借鉴教学模式与管理经验,促进校际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二、中心核心功能​

实践教学排课

根据各学院提供的课程相关表格,经沟通协商制定每学期实践课表,成功协助各学院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为大量学生提供实践项目与场地。​

实体结构模型展示​

实体比例桥梁教学模型:长 15 米,宽 8 米,标准跨径 10 米,占地面积 120 平方米,涵盖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系统及附属设施,67 个知识节点与课程深度融合,配套二维码数字资源库,适用于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 4 个专业。​

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型:26m×9m×12m,3 层结构,展示面积 2244㎡,整合砖混、框架、框剪、钢结构四大体系,有 150 个教学节点,按施工流程以 “层层剖断的方式” 展示 6 大分部工程,为所有建筑类相关专业教学提供支持。​

实体比例基础教学模型:重点展示地基处理、基坑支护等隐蔽工程,配备岩土测试实验室,可开展原位测试等科研项目。​

实训馆功能​

工程技术实训馆:面积约 2800 平方米,有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土木工程学院在此开展砌筑实训课,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开设焊接实训课。

创新实验室集群:6 大实验室(交通信息处理实验室、清洁能源实践实验室等)支撑科研与创新实践。​

三、中心特色与成就​

中心特色建筑 - 实体建筑结构剖析教学平台建设​

建设理念:针对建筑结构教学难点,搭建平台以直观展示建筑结构,打破传统教学中结构知识抽象、学生理解困难的局面。​

平台构成与功能:以 1:1 实体比例构建包含多种典型建筑结构的模型,采用 “层层剖断” 展示 6 大分部工程内部构造与施工过程,各结构节点设讲解标识,配套含施工视频等内容的二维码数字资源库。​​

中心亮点工作 - 实体结构模型展示区功能拓展​

拓展背景与目标:为适应工程教育发展,挖掘展示区教育价值,打造综合性、互动性实践教学与科研创新基地。​

拓展内容与实施:更新完善三类实体比例模型,增加新型结构展示及附属设施细化等;设置互动体验区,不断开发知识节点。​

人才培养成果

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 32 项,年均产出专利成果 8 - 10 项,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测评优秀率达 89%。​

四、未来发展规划

打造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加强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引入企业实际项目,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提升在省内实践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强化新能源技术研发应用​

依托超低能耗建筑研究基地,加大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在新能源领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地方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