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7 13:58
为深化学生管理实践创新,强化跨学院间协同育人,5月27日10时,我院第二期辅导员工作室沙龙在党团活动室成功举办,本期活动特别邀请建筑与规划学院一同参与探讨,学工处处长李亚东作为学院联系点领导,深入基层指导联系点工作,创意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盛群,建筑与规划学院副书记蒲实及两院全体辅导员共同参与,围绕学生管理中的共性难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通过跨领域思维碰撞,探索更具实效的育人策略。

本期沙龙首次采用跨学院合作模式,两院辅导员依次发言,结合工作实际对以下四个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1. 宋春雨老师:任何事情毫不在乎的同学如何管控?
针对“无动力学生”现象,辅导员们讨论提出应采取分类措施:一类是长期缺乏动力的学生,另一类是阶段性消极的学生。对于缺乏动力的学生提供规划辅导,确立目标;对于阶段性消极的学生加强个体关怀,深入调研,通过心理测评、舍友问询等方式了解学生冷漠背后的深层原因;盛群书记指出,学生管理需“刚柔并济”,既要强化制度约束,也要注重人文关怀,将问题转化为育人契机;
2. 吴冰晨老师:毕业班学生消极应对评奖评优问题
对于毕业班学生动力不足问题,辅导员们认为毕业在即,就业是毕业生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需要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清当下就业现状,激发毕业生的责任心与激情。
3. 律梦琪老师:如何激励转化“45°学生”?
(“45°学生”指既不完全躺平也不积极奋进的群体)
建筑学院辅导员指出这种学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没有明确目标但愿意努力的学生,另一种是什么都不在乎的学生。创意设计学院辅导员提出可以依托“5+7+14学生评价体系”,打破“非黑即白”的评价体系,结合素质拓展、技能竞赛等多元评价维度,挖掘学生闪光点,激起学生的奋斗动力。
4. 陈亮老师:如何规范学生课后教室卫生行为?
讨论形成“制度约束+文化浸润”的形式,一方面,建立相关的奖惩措施,完善教室卫生排班、检查内容,将具体内容细化到个人,确保每位同学都有打扫卫生的责任,采取每日拍照的方式进行督促;另一方面,可以在走廊、教室区域张贴卫生标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卫生意识。

本次沙龙尝试了跨学院合作,为破解学生管理难题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李亚东处长在总结中强调:“本次沙龙是跨学院协同育人的一次成功实践,为破解学生管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学生管理需善用‘破圈思维’,打破学院壁垒,整合校企资源,让育人工作既有精度,更有温度。希望各位辅导员以此为契机,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务实的行动开展后续工作”

“领航”辅导员工作室沙龙的常态化开展,彰显了我院辅导员工作队伍直面挑战、协同攻坚的决心。未来,辅导员将以此沙龙活动为交流平台,继续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创新为驱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与高质量发展,谱写育人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