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5年招生指南

发布时间:2025-06-02 16:44

一、学院简介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始建于2003年,曾用名环境工程系、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是学校成立较早,最具专业特色的学院之一。学院依托国家新能源和环境治理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目标,历经20余年的建设,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特色学院。拥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100余人。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双万"计划首批省级一流专业,省级"十二五"特色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拥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2个,省级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1个;拥有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两个产业学院。

二、师资队伍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梯度清晰、产教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正高级职称)11人、副教授(高级职称)21人。教师团队立足学科前沿、扎根行业实践,形成“教学-科研-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为高质量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曾经获评“吉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吉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吉林省教学新秀”、“吉林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多名教师被认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吉林省高校实验室安全专家、吉林省勘察设计大师等行业专家,并一直不断提升在本行业领域的影响力。近年来共完成国家省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学自然成果三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主编和参编公开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专利30余项,发表教科研论文100余篇。

三、专业介绍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掌握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清洁能源等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节能减碳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实践及设备工程师素质养成和综合训练,具备解决建筑环境、设备工程和能源供应等方面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领域从事相关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工程监理、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与机械、建筑环境学、供热工程、通风工程、空调工程、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与组织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设备施工安装、制造、销售、相关工程建设管理等单位,从事供热、通风、空调、燃气、给排水、建筑电气、能源应用、节能减碳等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营销、咨询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国家“双万”计划首批省级一流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给排水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能在市政工程、建筑工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等给排水与环境相关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给排水管网系统、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泵及水泵站、水工程施工与造价、建筑消防、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海绵城市与雨洪控制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建设单位、市政规划、设计、环保、管理等部门和建筑、监理、物业、房地产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市政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消防、环境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安装及技术开发等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新能源高效洁净转换与利用的理论和知识,受到能源动力工程师的训练,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设备制造与组装、发电系统运行监控、设备维护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机学、风力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储能原理与技术、新能源电气技术。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电力、建筑、冶金、化工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施工、制造、运行、维护、营销以及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四、党建思政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育人任务,深度贯彻“勤奋、严谨、励志、创新”的校训精神,精心构建“价值引领筑基、能力导向赋能、实践赋能增效”三位一体的综合育人体系。学院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导向与区域能源环境产业实际需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内核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标尺,将诚信品格塑造、行为规范涵养、思想道德建设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以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以高水平师资与学工队伍建设为保障根基,着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科内涵式建设。学院主动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构建“理论铸魂—实践砺行—榜样领航”多维联动教育机制,统筹推进学生实践工作。将学生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发展、学科竞赛紧密结合,拓宽实践育人渠道。学院现设有团委、学生会等五大学生组织,在学生工作办公室统筹指导下,严格遵循“自我教育塑品格、自我管理促成长、自我服务展担当”的育人原则,系统策划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项目与志愿服务行动,营造规范有序、和谐奋进的校园生态与育人环境,全方位搭建学生能力锻造平台、素质拓展舞台与成长成才空间,助力莘莘学子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学院曾获“2022年教职工支部样板支部”称号、“2023年度优秀党总支党建特色品牌”称号,多个班级曾获长春市“高校文明杯”文明班级,长春市优秀团支部,学生获得长春市文明大学生荣誉称号。

五、教学科研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从新工科建设目标出发,基于新发展教学理念,校企共建以学为中心,搭建学习目标、学习测评、学习活动、教学材料、课程技术一致的课程体系。以主干课程适应学科发展,融合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全过程融入思政教育,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近五年,我院参与教育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金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个;省级优秀课程1门。完成7门校级金课的培育、申报、立项建设工作;获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校级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门。

在重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校内建有超低能耗技术研究基地、热工实验室、给水处理实验室等32个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大型给排水处理、环境监测、供热、空调制冷、通风工程等实验装置以及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仪、自动工业分析仪等一批高、精、尖仪器设备;GE风光热发电运行仿真实验、BIM中心及工程实训、风雨实训场地。实验实训面积5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700余万元。校外与长春水务集团、长春城开水务集团、东北市政设计院、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春士安热力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

工程实训中心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研团队是一支实力很强的研究团队,为全国及吉林省地方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学院现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能源应用与开发、建筑清洁能源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团队。近年来,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与校企合作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获高教学会优秀教学成果2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课题立项 42 项,发表教研论文41篇,主编教材10部;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立项22项,横向课题 16 项,发表科研论文63篇(其中SCI3篇,核心8篇),授权专利51项(其中发明5项),授权计算机软著4个,实现科研成果转化项。

工程研究中心团队研究的学校科研楼“严寒地区浅层地热能及多能互补应用研究”获批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立项建设并授牌;科研楼“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工程”被评为中国好建筑;2016年科研楼被评为全国首批超低能耗建筑标志性项目;2019年科研楼被吉林省住建厅授予“吉林省超能耗建筑示范项目”。近年来,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与省内高校联合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

六、人才培养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始终秉持“敬业善行,以德为范”的师德风范与育人理念,以躬耕杏坛的赤诚匠心厚植教育沃土,以德行兼修的躬身垂范浸润学子心田,精心培育出一代代“博学审问、知行合一”的栋梁之材。他们面向行业和地方,肩负着强化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使命,致力于成为适应生产一线、专业技能扎实、善于实践创新的应用型人才。至今,学院已培养出超过4000名本科毕业生,他们中不仅有180余人顺利升学为研究生,更有四人脱颖而出,被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顶尖学府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此外,还有十余名学子选择出国深造,追寻更广阔的学术天地。五名学生的设计发明更是荣获国家专利,彰显出学院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的深厚积淀。

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吉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比赛中,学院的学子们屡获殊荣,累计获奖项达40余项,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们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中建一局、北京首钢集团、中国二十二冶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对学院毕业生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工程思维与责任担当给予高度评价,他们以过硬的技术本领、务实的职业态度与持续的学习能力,在行业内屡建功勋,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为了让应届毕业生增加就业信心,也为了给在校生树立榜样,学院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与在校生交流。这些优秀毕业生们不仅分享了他们的学习经验和职业经历,更传递了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在校生们不断追求卓越,勇攀学术高峰。

七、就业创业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以高质量就业为宗旨,以拓宽就业市场为路径,以就业指导服务为重点,积极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基地的建设,与长春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建立实践基地,解决了学院在校生的教学实践问题,也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平台。近三年,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4%以上,留省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超45%。

学院始终坚持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培养适应生产一线、专业技能扎实、善于实践创新的应用型人才,积极鼓励学生独立立项或者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近三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30多个大创项目的立项和结项,并获得了吉林省第四届梦想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和第五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银奖等荣誉。


制作杨荞毓  初审岳秀秀  复审王秋艺  终审吴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