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造学院】【招生2025】数字建造学院招生指南

发布时间:2025-06-05 12:05

      数字建造学院是全国首家在本科层次教学中围绕“数字建造”发展人才需求所设立的双院制学院。学院成立于2020年,积极谋划土建类“新工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打造开放、协同、融合、包容的教育发展新生态。学院立足智能建造专业,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及建筑业升级转型,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移动互联等领域,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学院总体投资千万元,建设集BIM、VR、AR、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建筑机器人等技术领域的教学与实验场所。

智能建造专业

(依托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土木工程”,适应国家建筑行业“智能化”和“工业化”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的“新工科”专业)

◆ 学制:四年   ◆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吉林、辐射全国、面向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智能建造、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坚定理想信念、专业技能扎实、良好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主干课程

      智能建造概论、工程制图与全专业识图、BIM技术基础、BIM技术协同应用、建筑机器人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数字建造项目管理、装配式建筑构造、工程经济学、智能化控制系统、人工智能。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程制图与全专业识图课程设计、智能化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数字建造项目管理综合实训、BIM技术协同应用综合实训、装配式建筑构造课程设计、建筑工业化虚拟仿真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智能建造及土木工程领域从事智能设计与技术支持、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运维与管理、建筑工业化建造的应用与开发等工作,也可到相关教育、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或硕士研究生深造学习。

数字建造学院近三年招生专业分数线情况统计表

      数字建造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精湛、实践能力丰富、社会影响力极佳的“校外+校内”双向发展的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学院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占比89%,博士学历占比12.5%,高级职称占比48.2%。学院获批省级智能建造“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学院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开展企业挂职锻炼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强化师资队伍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具备企业工作背景、经过实践能力锻炼的双师型教师开展教学任务。

 

教师指导上课

 

      在校外实践教师及外聘师资储备方面,拥有一支来自吉林安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的顶尖设计师团队;搭建与吉林安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科技长春分公司、深圳斯维尔有限公司、梅河动力机器人科技(吉林)有限公司、吉林汇通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长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晨曦信息科技集团、吉林省金越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顶级施工单位的校企合作关系,保障校外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采取线上教学及网络资源的方式,引进北京构力、广联达科技、斯维尔、Autodesk中国区公司等领先建筑科技企业的高级专家学者,为我校全面开展“理论、实践、科研、创新、协同”的教学任务提供保障。

 

             智能建造未来城市发展论坛                        创新人才协同育人新模式              

       数字建造学院坚持“学生为本、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学以致用”的理念,突出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适应以“智能化”和“工业化”为特色的国家建筑行业转型战略需求、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数字化创新应用人才,具有应用土木工程基本理论和智能建造知识的能力,掌握土木工程、智能建造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在建筑、路桥等土木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生产与施工、智慧运维与管理等工作,能应用工程原理综合分析解决复杂问题,具有较好基础理论、较宽厚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信息素养,能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数字建筑应用技能大赛                         “斯维尔杯”BIM-CIM创新大赛

      学院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理论+实际”的教学模式。校内教师进行前期理论课程授课,校内双师型教师及企业实践教师进行项目化教学。在培养全过程中引入实际项目,使学生在知识系统、实践能力、创新研究等方面更具竞争力。实施三年理论与实践教学+一年建筑全专业融合实践培养的培养方案,加大与行业全新产业链的各相关企业合作,为行业输送具有发展潜力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

 

城市更新人才创新发展论坛                          数字建造技术发展论坛    

 


 

      学院锚定高质量就业目标,将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核心使命,构建"领导牵头、全员参与"工作机制,打造集职业规划、技能提升、岗位对接于一体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凭借扎实的就业保障举措,学院首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达95.43%,部分学子成功考取研究生,以亮眼成绩印证了学院卓越的就业育人成效。

考研学生代表

                           

                                       李子涵                                                                                                                    李先磊

                                       智能建造专业                                                                                                         智能建造专业

                                       考取院校:                                                                                                            考取院校:

                                       沈阳工业大学                                                                                                         延边大学

优秀毕业生代表

                           

                                       赵龙超                                                                                                                    方旭

                                       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

                                       中国二十冶集团                                                                                                     中冶交通建设集团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谭宇航                                                                                                                    王崇庆

                                       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

                                       中国核工业二三                                                                                                      北京市忠良书院

                                       建设有限公司

      数字建造学院在教学及科研方面,始终坚持“产学先行、创新引领、科教兴教”的理念,打造“产、学、研、创、融”的发展路径。学院设有“BIM基础教研室”及“智能建造教研室”,并承担全校20个专业《BIM技术基础》《BIM实习实训》及多专业参与的《BIM协同毕业设计》。已培养BIM技术应用型人才5000余人,培养具备建筑新兴技术综合能力毕业生200余名。

“超星杯”教师一等奖                               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

      学院教师主持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省科技厅项目、企业横向课题等20余项,科研经费到校及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达300万元,荣获2020年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2024年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龙图杯全国BIM技能大赛院校组三等奖、吉林省第二届建设工程BIM大赛一等奖。出版教材及专著3部;在全国权威学术期刊发表文章30多篇。

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进奖二等奖

      2025年获批教育部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25万元,2019年学院获批吉林省民办教育发展扶持资金151万元,同时获批两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分别为装配式智能建造虚拟仿真认知实验和建筑施工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国家级遴选项目一项,为我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做出贡献。

      为提高教学质量,聚焦学科前沿技术,学校结合建筑类专业特点以BIM、AI、VR、AR、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建筑数字新兴技术为核心,筹建东北地区首家智能建造虚拟体验馆、城市更新与碳算实验室和智能建造机器人实训实验室。

 


 

      智能建造体验馆通过借助现代“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优势,建有基于多通道视景同步技术和立体显示技术全沉浸式可视协同环境的CAVE沉浸式体验空间、装配式建筑AR智慧桌面系统和建筑工业化AR滑轨屏等硬件设备。满足“新基建”背景下智能建造“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也为吉林省建筑业信息化智能化科研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建筑工业化AR滑轨屏

      智能建造机器人实训实验室结合现代智能技术和建筑行业需求,以建筑工业化转型为背景,以培养新工科智能建造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增强学生在智能建造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实训室配备有智能建造喷涂机器人、砌筑机器人、钢筋绑扎机器人、地砖铺贴机器人等智能施工设备和虚拟现实(VR)与大语言编程系统等人工智能平台。满足学生在虚拟或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建筑设计、智能施工、机械臂编程、施工规划等方面的训练和实践的需求。

 

    地砖铺贴机器人                                  智能建造喷涂机器人

 

钢筋绑扎机器人                                      砌筑机器人      

 

企业签约仪式                                        校企合作项目洽谈

 

校企联合技术创新研讨会                                  企业来校参观        

      围绕土木建筑领域,依托我校优势,采用横向课题承接企业实际项目,构建产业化公司等运营模式,加快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向产业化发展过渡,真正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实现本科教育与“社会培训”、“产业化应用”、“横向技术输出”、“社会公共服务”等方式的有机融合。推动学校与创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开展“订单式”、“定制式”培养模式,向就业合作单位输送满足企业需要的优秀智能建造技能应用人才。与吉林安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科技长春分公司、深圳斯维尔有限公司、梅河动力机器人科技(吉林)有限公司、吉林汇通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长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晨曦信息科技集团、吉林省金越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强化企业需要主体作用,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

 


 


   

智能建造体验馆内VR党建场馆

      数字建造学院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学院未来发展,以“着力4个维度、服务3个群体、搭建2个平台、围绕1个目标”的育人模式,推动党建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提升党建和思政工作水平。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来院交流                           省电视台采访              

教师带领预备党员宣誓

      学院建有党团活动室,并依托专业特色,建立VR党建展馆沉浸式体验,丰富活动载体,教育引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推进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党团活动室内景                             党团活动室内的VR党建场馆体验

学生获奖成果

      学院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依托“两线五航,三全五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做好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引导广大青年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学院依托专业特色,融合优质资源,以系列赛事为载体,发挥实践育人实效,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培养,以赛代练,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创新活力,近年来,学生获奖数量不断攀升。

      两年来,学院2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30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5人获得建科教育奖学金;39名学生考取国家级BIM等级一级证书、5人获BIM二级证书,8人通过CET-4级考试,2人获得软件著作权、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0余篇;参与各类比赛,斩获国家级奖项32项、省级奖项49项、市级奖项15项,学院324人,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励281人次。

 

     长春市2024年“建证未来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                         2025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