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09 13:45
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2025年6月3日至6月7日,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组织建环2022-2(清洁能源方向)学生开展了为期五天的“能源互联网技术实训”。本次实训以能源互联网技术为核心,通过理论学习、软件操作、企业参观等多元化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强化岗位认知能力。实训由王杨洋、刘晓月、齐子姝三位教师全程指导,并得到吉林省利沣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吉林省陆特堃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6月3日上午,实训动员会在土木实验楼举行。对实训安排与考核标准,实习日志、答辩报告等成果要求进行规范说明,为后续实践奠定基础。6月3日至6月4日,学生集中开展空调机组组态设计实训。在WebTalk软件平台上,同学们完成了风机启停控制、温湿度监测、报警逻辑等模块的组态开发。通过反复调试与优化,学生不仅掌握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流程,更深刻理解了数据采集与设备联动的工程逻辑。
6月5日至6日,师生先后前往两家高新技术企业实地学习。吉林省利沣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省内领先的综合能源服务商,企业聚焦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企业向学生展示了能源互联网在工业园区中的实际应用,“企业工程师分享的故障排查经验,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实战秘籍’。”学生在实习后感慨道。
吉林省陆特堃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地源热泵与区域能源站运营,其自主研发的能源监管平台可实时分析建筑能耗数据。学生学习了冷热联供网络的优化策略,并对“双碳”目标下的清洁能源替代有了直观认识。
本次实训以“能源互联网技术”为主线,通过构建“校内实验室+企业现场”的双场景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技能提升方面,学生们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操作,熟练掌握了WebTalk组态开发、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实用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在视野拓展方面,通过深入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同学们对智慧能源从研发到落地的全产业链有了更加直观和全面地认识,深化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更为他们搭建了通往职场的桥梁。
制作杨荞毓 初审岳秀秀 复审王秋艺 终审吴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