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16 14:23
当创新的根系穿透学科壁垒,当想象的枝丫触及未知疆域,2025年创意设计学院毕业作品展,于此启幕。这不仅是一场学术与艺术的庆典,更是550位青年设计先锋向未来发出的激昂宣言。
破界,是勇者的勋章。 在这里,界限逐渐消融,学科藩篱被勇敢跨越,技术与艺术在探索中相拥,思维定式在创新的浪潮中瓦解。破界,正是打开无限可能之门的密钥,而生长,是生命最动人的姿态。 它植根于人文沃土之中,汲取着文化根脉的滋养;它在科技“新壤”,里茁壮成长,迎着时代浪潮奋力向上;它回应着社会叩问,以关怀为温度,让方案如藤蔓般延伸至真实需求的每个角落;它铭刻着个体哲思的深刻烙印,每一次实验与迭代,都是认知抽枝展叶的印记。
四年砥砺,是青年学子破界求索的征途,更是厚积薄发的生长季。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风景园林、书法学六大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淬炼了精湛的技艺,更铸就了不囿陈规的破界精神与生生不息的生长意志。他们的作品,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散发着锐气与光芒;又如同深深扎根的大树,蕴含着深思与力量;更如同向上生长的藤蔓,炽热而渴望,不断追寻着更高更远的梦想。今日展厅,汇聚破界能量,开启新生序章。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破界的故事,一圈生长的年轮。在2025——技术奔涌、文明激变的时代节点,我们欣喜见证这群设计新锐以无畏的探索精神和旺盛的创造力,破界而生,向新而行。他们正勾勒着未来设计的峥嵘轮廓与丰茂图景,为这个世界增添着无尽的色彩与活力。
诚邀您步入这片“破界”与“生长”交织的创意丛林,触摸作品跳动的脉搏,感受青年设计师们以破界之勇开拓新径,以生长之力塑造未来。他们的旅程,自此再启航;他们的生长,将在天地间无限延展。愿此展,成为他们破界勇气的见证,亦化作我们所有人感知时代脉搏、拥抱未来无限可能的启示录。
请停留,请感受,请记住——这是2025年,来自未来的设计回声。
创意设计学院
2025年6月
环境设计专业
苑保辉 环境设计 指导教师:甘露
本设计以“印记重塑—一基于多元共生理念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活力提升改造”为项目主题,旨在深度挖掘宽城区历史文化底蕴,通过一系列创新策略,实现街区的全面焕新与活力提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着重保护历史建筑,运用巧妙的景观设计手法,重现往昔的历史场景,唤醒人们的记忆。运用创新的设计理念,打破传统框架束缚,力求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公共空间,从而达到新旧交织、异彩纷呈的理想效果。
钱梦娇 环境设计 指导教师:尹楠
松水臻萃城市会客厅室内空间设计。松水臻萃城市会客厅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凯旋路,是一个集文化、旅游、商业和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该项目位于长春宽城子车站附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城市会客厅以“自然共生,温暖社交”为核心,把原木的天然质感与城市会客厅的公共属性进行深度的融合,并通过木材的温润触感、自然纹理,打破传统公共空间的冷硬感,打造兼具生态美学与人文温度的城市交流场所,让市民与访客在钢筋水泥中寻得一处亲近自然的心灵栖息地。
张乐艺 环境设计 指导教师:刘汝晶
江澜悦舍——基于融合共生理念下的珲春市防川村民宿室内空间更新设计。项目地址坐落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内,该地区兼具独特自然风光与多元文化背景,为更新设计提供良好基础。
项目聚焦防川村民房改造,秉持融合共生理念,力求通过环境、文化、科技三者共同构建共生体系。设计上采用朝鲜族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风格相结合,为游人营造温馨、舒适、愉悦的住宿体验。
陈璞 环境设计 指导教师:李悦
撷取宋代文化的雅致精髓与宁静底蕴,将温泉的自然疗愈之功与老年康养之道相融合。以宋韵建筑风骨、园林意境及生活美学为蓝本,营造一方饱含文化韵味、宁谧舒适的适老化空间。于此,长者们可在温泉滋养中身心俱弛,于清雅环境中诗意栖居,在宋式美学的情境里颐养天年。
张启轩 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李丽丽
我的毕业设计主题是“轨”去来“栖”一田园城市视域下的工业文化与生态共融景观设计。以“轨”象征工业历史脉络,保留铁轨、厂房等遗存,通过数字技术应用,重现工业记忆;以“栖”诠释生态栖居理念。基于田园城市理论,将场地划分为工业记忆展示等功能区,融合文化展示、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多元功能,推动工业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共生。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公共艺术专业
汤寒雪 公共艺术专业 指导教师:杨印
《老厂“食”光——长春机车厂历史文化街区餐饮空间展示设计》围绕宽城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实需求,探索将文化记忆融入餐饮空间的展示性设计路径。采用了“文化叙事+空间功能融合”的策略,构建了以“老厂‘食’光”为主题的空间体验系统。本设计不仅在空间形态上实现了工业遗产的文化转译,也在审美层面激发了公众对本地历史的关注与认同。呈现了一个集用餐、展览、教育、休闲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场域,为城市老旧厂区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参考。
尺寸:未装裱前实物尺寸为55×55cm,装裱后为85×85cm
四幅羊毛毡装饰画共由四个不同主题构成:《记忆的轨道》、《斑驳的时光》、《时代之门》、《机车厂记忆》,在空间中根据动线节奏有序布置,使视觉叙事自然贯穿整个餐饮体验过程。
梁若晨 公共艺术 指导教师:柳丹
“东北礼物”不仅是一种物质载体,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的媒介。承载着远超其物质形态的深层意义,凝结着独特的生活记忆、深厚的文化情感以及别具一格的审美趣味。在展陈空间中,艺术展品不仅承载展示功能,更是文化叙事的重要媒介。本设计特别设计并制作了一件融合东北大花布、玉米叶元素与掐丝工艺的艺术展陈品,作为空间的文化象征与视觉焦点,传达“东北礼物”所承载的地域情感与工艺精神。
实物材料:玉米叶,大花布,掐丝金属,米珠
工艺:辑珠工艺,掐丝工艺
李凯 公共艺术 指导教师:刘卓
《雪霁冰空——长白山室内冰雪娱乐体验馆展示空间设计》以“雪霁初晴,冰空澄澈”为主题,提取长白山冰雪、天池、雾凇等自然元素,融合东北地域文化。空间采用冷色调灯光模拟冰雪环境,运用流线型结构与镜面材质,营造冰晶剔透的视觉效果。通过互动投影、VR冰雪运动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区;设置长白山文化冰雪文化展示长廊,讲述长白山冰雪故事。功能分区明确,兼顾娱乐、科普与休闲,旨在为游客带来兼具趣味性与文化性的冰雪盛宴,成为展现长白山冰雪魅力的城市新地标。
尺寸:内部圆雕体积最大为20×20×15cm,冰雕外形体积最大为36×25×35cm。
四个冰雕模型共由四个不同主题构成:《长白山讷殷古城建筑》、《小孩滑冰滑梯》、《长白山天池景观》、《长白山森林动植物》,在空间中根据游客游览长白山动线布置,使游客身临其境的体验到长白山的独特韵味。
黄文慧 公共艺术专业 指导教师:吕刚
以“白山鹿语——长白山鹿文化民宿文创综合体展陈空间设计”主题,围绕长白山地区独特的鹿文化展开空间叙事与环境营造。以“自然共生、文化复兴、沉浸体验”为核心理念,立足长白山独有的鹿文化资源,尝试将自然生态的美感与人文精神巧妙融合在展陈空间之中。选择鹿文化作为展陈空间的核心主题,既能够彰显地域特色,又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基础,容易引发游客的情感共鸣。
实物作品的设计根据长白山鹿文化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雌雄双鹿造型构建主题画面,构图设计打破群鹿栖息的复杂画面,转而用雌雄双鹿形象代表长白山的特有物产,使画面更具深意,远处连绵起伏的长白山脉,在苍松翠柏的烘托下,显得更加雄伟博大,整体画面尽显长白风韵。
实物尺寸为:1200mm*800mm*60mm
实物比例:1:2
实物的材质:主要为原生榆木板与实木复合板相结合
谢鹏昊 公共艺术 指导教师:郑晓莹
我的毕业设计主题是“白山黑水——白山市抚松县满族参药茶室展示设计”以探索满族传统医药文化与现代茶饮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打造出一个兼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展示设计空间为主题。项目选址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这里是全球人参产业的核心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设计理念上,该项目将满族传统医药文化与现代空间设计理念相结合,加入满族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增强了受众者对空间环境的情感共鸣。整体空间布局充分体现了满族传统文化元素与满药文化内核,从入口到各个功能区域的过渡,融入了满族纹样、建筑结构特征等典型符号,使整个空间在功能性之外更具文化深度与艺术感染力。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创建一个集文化传播、商业展示、体验互动于一体的现代文化商业展示空间,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加强对满族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关注度。设计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满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实物展陈品俯视图
实物右视图
实物正视图
实物左视图
茶盘尺寸为510×300×40mm,既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又保证了日常使用的舒适性与实用性,体现了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实物展陈品的设计灵感主要源自传统满族医药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几味药材,如人参、刺五加、黄柏皮等。其中,人参作为核心设计元素,其根须的自然曲线被充分提取并运用于茶盘整体造型之中。茶盘外围的轮廓线条及表面纹理均取材于人参根部的形态特征,展现出自然与工艺的有机融合。
在主元素的基础上,辅以刺五加果实外轮廓的抽象化处理,以及黄柏皮表皮纹理的艺术化再现,进一步丰富了茶盘的视觉层次与文化内涵。同时,设计中融入了满族传统祥云图案,使整体风格紧扣“满族传统医药文化”的主题,强化了展陈品的文化识别性与艺术表现力。
茶盘整体采用橡木材质制作,因其具备良好的抗腐蚀性和耐水性能,十分适用于茶具类产品。
动画专业
风景园林专业
胡佳楊 风景园林 指导教师:闫鹏凌
本设计聚焦“微介入”与“绿色街区”理念。“微介入”主张小尺度、渐进式改造,尊重社区原貌与居民习惯,避免大拆大建。通过优化公共空间(如增设设施、改善绿化、梳理交通)提升生活品质与空间效能。“绿色街区”强调生态融合,引入本土植物(如君子兰)营造多层次绿化,结合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绿色基础设施管理雨水。此举美化环境,促进居民亲近自然,增强居民归属感,注入现代生态理念,实现环境、文化与生活的共赢。
韩宇昕 风景园林 指导教师:梁冰
设计说明:本公园以“林动绿途”为设计主题,“自然为基、运动脉”为核心设计理念,打造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体育运动公园。将生态修复与全民健身有机融合,构建城市绿色运动综合体。以“生态优先、整体性”原则,把建设体育公园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确保人们既能尽享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自然的生态之美,促进全民健身回归自然。打造兼具运动功能与生态效益的立体式城市绿肺,实现“人在绿中动,景随运动生”的互动体验。
任嘉利 风景园林 指导教师:于佳
我的毕业设计主题是炉光缘起,传承共生: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能源文化主题公园设计。本设计以长春东郊煤气厂工业遗址为基础,坚持结合工业遗产的原真性和景观重塑的功能性,设计分区涵盖商业、文化、生态、服务、工业博览等分区,以人类使用能源四大发展时代为特征,以煤制气为核心,旨在将其改造成一个集生态修复、文化体验与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能源主题公园。
王铭轩 风景园林 指导教师:袁野
课题研究背景:该项目位于红石国家森林公园附近,红石砬子镇域内,距离镇中心20公里。场地内地势平坦,植被覆盖良好,适合开发旅游度假。要求尽量保护原有自然环境要素,适度开发建设。伴随着红石秘境的开发成功,桦甸市政府对红石湖度假区的开发增加投入。
本设计的核心设计理念为水岸交互,以可玩性和互动性为辅。整合场地内地形资源与水景资源对场地进行立体设计,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注重水景与岸景的交互、动景与静景的结合、观赏性与游玩性兼顾。充分考虑游客的通行需求,合理规划功能分区与园林建构筑物布局,确保各项功能空间相互协调,交通流线通畅,各个景观节点可达,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顺畅的游览体验。
在景观节点和功能分区规划设计中设计水幕广场、湖心游客服务中心、滨水咖啡厅、林间露营区、水上花境等核心功能区,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游览与互动需求。以人与景观互动性的游玩模式打破原有的静态景观观赏模式。互动性景提升了景观的原有活力,增强了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遵循美观性原则,采用艺术美学设计手法,在道路设计、园林建构筑物设计、生态绿岛等方面,遵循自然规律,营造自然美感。
在驳岸设计中采用生态友好型设计手法,以自然驳岸设计为主,以人工结构补强和人工增植植物为辅,以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加强生态系统的耐受性与自我修复能力。
王浩林 风景园林 指导教师:梁冰
本次设计总体布局运用了“一线、一轴、两带、四区”的结构形式,它紧密地把功能、生态以及景观结合在一起,希望能够打造出多层次的空间体验,采用“运动+休闲”的复合模式,以契合全年龄段的需求,平衡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休憩活动,借助清晰的空间结构划分,将生态、功能与文化紧密融合,契合了市民多样化的需求,又强化了滨水环境的生态价值。最终形成兼具运动激情与自然疗愈功能的城市滨水活力带,成为桦甸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示范性节点。
书法学专业
陈颖丽 书法学 指导教师:李玉祥
我的毕业设计主题是以林皋为例工稳印风的形式表达。篆刻作品创作取法自林皋、赵叔孺、陈巨来三位篆刻大家,创作内容结合了经典诗词及柳河风土人情。林皋的"以工见写"的艺术手法,成为了我创作的核心理念。试图在保持工稳印基本形式特征的同时,融入当代审美意识,使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命力。其中两方印以"柳河意象"为核心的灵感来源,深入挖掘了柳河县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将其融入了传统篆刻艺术创作。书法文创作品设计的两组文创屏风分别以柳河意象与四君子为主题,融合地域标志,文化符号,将传统书画艺术融入到日常的文创摆件当中。
《陈颖丽冶印留痕》138*34cm
文创屏风柳河意象
文创屏风四君子
纪心忆 书法学 指导教师:陈思尧
我的毕业设计主题是褚遂良楷书书法艺术价值与风格借鉴。书法作品创作以褚遂良楷书为宗,书写《柳河书脉赋》。取褚楷清逸典雅之韵,笔画劲挺灵动。以黑底呈现,对比强烈,凸显古朴庄重。书写时,融入对柳河文化的理解,借笔画传情,让传统书风与文赋意蕴交融,展现楷书之美与柳河风貌。
文创设计方面,“柳河”系列文创以书法艺术为核心,融合山葡萄酒文化与古典诗词。酒瓶与酒盒设计上,采用行书书写“柳河”二字。酒盒与酒杯标签以白色为底,搭配蓝灰色水墨笔触,营造出淡雅悠远的意境,实现传统书法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配套酒杯独具匠心,杯身用水晶贴粘贴柳河古典诗词。
《柳河书脉赋》180cm*97cm
“柳河”主题葡萄酒具
卢白雪 书法学 指导教师:刘福生
我的毕业作品主题是石鼓文艺术特色与临创实践。毕业作品《柳河赋》以借鉴石鼓文并融合柳河县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进行书法创作,彰显柳河山河盛景,歌颂贤德之人。
在文创设计方面:以竹简为载体,并结合现代工艺艺术用楚简书写我校校训和柳河颂作品。古与今的融合,是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与诠释。
《柳河赋》180cm*97cm
校训
柳河颂
孙璟瑜 书法学 指导教师:张钟戈
我的毕业设计主题是篆书《三坟记》的艺术特色和创新实践。书法作品创作是以《三坟记》为主,书写内容为赞美吉林省柳河县的七言诗《歌咏柳河》。由智能工具创作书写内容,以《三坟记》字形章法书写,作品以传统形式为主。《三坟记》线条流畅自然,笔画间韵律感十足,书写时融入柳河县文化旅游特色特点,使作品整体和谐统一又富有生动变化,展现书法之美与柳河风貌。
《歌咏柳河》180cm*97cm
文创作品掐丝珐琅
孙瑞辰 书法学 指导教师:李玉祥
我的毕业设计主题是王羲之《集王圣教序》创作表达。书法作品创作是以《集王圣教序》为主,书写内容为智能工具创作的赞美吉林省柳河县的七言律诗六首《咏柳河》。作品形式以传统形式为主。书写时根据《集王圣教序》原碑风格,融入对柳河县地方人文特色理解,让传统书法与文化特色交融,展现书法之美与柳河风貌。
《咏柳河》138cm*69cm
文创作品柳河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