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举办 “寒区绿色公路建设技术”专题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5-06-25 21:37


2025年6月24日,交通工程学院“寒区绿色公路建设技术”学术报告会在土木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报告由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交通运输部“季节性冻土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志国研究员主讲,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魏丹院长主持,交通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参会。报告围绕寒区公路建设中的资源环境挑战、绿色公路技术体系及典型工程实践展开。

陈志国研究员以“公路建设运营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当前公路建设面临的资源消耗与生态保护双重挑战。他指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公路建设对土地、能源等资源的消耗日益加剧,同时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以我国为例,高速公路每年消耗的煤量高达数亿吨,且建设过程中永久占用的土地面积持续扩大,对耕地红线构成威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绿色公路建设的核心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实现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他详细阐述了绿色公路的内涵,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景观优美型三位一体,旨在构建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高效率、高效益的公路交通体系。在实施路径方面,陈志国研究员介绍了五大任务:一是统筹资源利用,实现集约节约;二是严格保护土地资源,科学选择路线走向;三是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四是大力推行废旧材料循环利用;五是加强生态保护,注重自然和谐。他强调,绿色公路建设需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全过程贯穿绿色思维,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环保要求。

为进一步说明绿色公路建设的实践成效,陈志国研究员以鹤大高速公路(吉林段)为例,深入介绍了该工程在绿色公路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鹤大高速作为交通运输部首批绿色公路科技示范工程,全长339公里,穿越长白山生态敏感区,建设难度大、环保要求高。该项目在科学选线阶段就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和生态保护需求,通过优化路线方案减少了土石方开挖量和桥梁隧道长度,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和能耗。在路面设计方面,采用了抗冻耐久性路面结构,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次数和材料消耗。

同时,项目还积极推广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将隧道弃渣转化为建筑材料,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在生态保护方面,项目通过植被保护与恢复、野生动物通道设置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沿线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据统计,鹤大高速绿色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共节约标煤4.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8万吨,运营期每年还可节约标煤1.2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0.72万吨。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绿色公路建设在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显著成效。

最后,陈志国研究员总结了绿色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他强调,绿色公路建设不仅是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公路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报告会后,魏丹副院长总结指出,本次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为交通工程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与行业专家深入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号召全体师生为交通强国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初      审:王   蕙

复      审:薛英璇

终      审:邢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