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校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科研工作例会

发布时间:2025-11-10 08:53

11月6日下午,学校在图书馆七楼会议室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科研工作例会。学校常务副校长窦立军主持并讲话,主管科研副院长(副主任)、院长助理及科研处全体人员参加例会。

首先,科研处副处长孟巾帼对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及科研经费完成情况进行了整体说明,截止目前整体已超额完成2025年科研任务指标,对少数进展相对滞后的学院进行了再动员,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同时,强调了科研经费规范管理,要求各院部切实履行经费报销初审职责,督促项目负责人合理安排报销计划,避免结项前集中报销,保障经费使用效益。围绕下一阶段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提前布局省发改委、住建厅等纵向项目申报,完善现有项目储备;二是扎实推进省级项目结项验收,加强成果产出与经费管理;三是组织开展第二批校级项目申报评审与结题验收,严把质量关;四是12月启动2026年度社科类项目预申报工作,通过系统谋划夯实项目储备,提升科研组织化水平。

随后,科研处处长李丹丹对科研成果及学科、平台建设工作进行系统梳理与统筹部署。在学科、平台建设方面,应严格对标《任务书》要求,全面梳理成果产出与经费执行情况,充分利用今年剩余时间全力冲刺;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及时总结经验,为明年工作做好周密规划,另一方面要前瞻性地做好新平台的顶层设计与申报准备。

科研成果奖申报方面,一方面对于目前正在申报的成果奖要对照时间节点,确保所有申报材料按时、高质量地提交;另一方面,为冲击2026年省科技进步奖,每个校级学科至少须培育一项成果并形成申报方案,确保任务落实。

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当前“优审、快审”政策已有效带动我校发明专利数量跃升。未来工作的关键是将数量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学术交流管理方面,要求各院部应对照缺口情况尽快提报增补计划,并严格遵照“事前审批、事中留存、事后存档”的管理规范,确保各环节留痕、有据可查。

时近年底,就后续工作她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充分利用剩余时间,全力推进未完成的指标任务;二是要对2025年各项工作进行系统复盘与总结;三是要在总结基础上,积极展望并科学谋划2026年的科研工作计划。

常务副校长窦立军在总结发言中,首先对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的卓越成绩表示高度认可,并向所有科研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他指出,在本科合格评估的关键阶段,科研工作攻坚克难,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更实现了新的突破。

对于下一步科研工作部署,重点提出四方面要求:一是聚焦项目攻坚,优化申报质量:针对即将申报的省发改委、住建厅项目,相关学院须抓紧组织团队,提前开展专家论证,严格执行“三读一跟踪”机制,通过多轮优化提升申报书质量。二是强化资源优化,加快经费执行:对项目、学科及平台结余经费须合理规划,及时完成报销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坚持开放视野,促进学术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同时各院部应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交流指导,拓展学术视野。四是立足战略前瞻,谋划“十五五”跃升:坚持高标定位,推动科研实力实现层级跃升。

文字、图片:于宛彤

初审:于宛彤

 复审:杨威

 终审: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