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您的“防诈指南”已送达!请签收!

发布时间:2022-08-29 15:16

“疫情排查”类诈骗 

诈骗分子伪装成“疾控中心”或“卫健委”工作人员,谎称进行线上排查,要求受害人提供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及验证码等相应信息,从而盗取受害者银行卡内资金。

遇到核查的时候,要擦亮眼睛,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理性应对。排查工作组不会收集您的银行卡号、网银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请注意甄别,谨防诈骗。

“流调异常”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要求当事人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到某地点进行核酸检测,否则将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随后,骗子会主动提出将电话转接至“公安局”,要求当事人按提示输入个人身份证、银行卡号码、密码等重要信息,以清查资金洗清嫌疑为由诈骗钱财。
公安机关不会线上办案,更不会与涉案人员有金钱往来,以涉拐、经济犯罪、非法提取社保、阻碍疫情防控等理由要求清查资金的都是诈骗,一旦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勿轻信。
刷单兼职类诈骗

在大学里,许多同学都会在课余时间选择兼职来赚取零花钱。有些骗子就会瞄准这一点,利用“保证金”或“介绍费”等陷阱骗取学生的生活费。更有一些兼职声称“躺着也能赚钱”,借此吸引一些好奇的同学报名,骗取报名费或个人信息。“刷单”就是典型兼职诈骗的一种,骗子通过各种途径发布网购刷单兼职信息,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购物费并额外提成。刷第一单时,骗子会小额返利。当刷单交易额变大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不知不觉间,自己就成了别人盘中的“韭菜”。

天上不会掉馅饼,网上处处是陷阱”,只有自己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退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引诱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接到“退款”、“返钱”一类的电话不可轻信,首先联系商家进行核实,核实之后如属实,务必通过网购平台正规渠道进行退款。

低价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发布二手相机、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然后与有意向购买的受害人进行联系,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坚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轻易相信那些所谓的“免费”物品以及“超低价”商品。网络购物要选择正规平台并且不接受卖方走第三方交易。一旦对方要求重复付款就要提高警惕,不要盲目转账。
校园贷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站、贷款APP、电话来电、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贷款、快速办理信用卡信息,称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方便,以此忽悠借款人上钩。借款人信以为真后,诈骗分子会以提前收取手续费、保证金、利息费、办卡费、服务费、解冻费、资料费、包装费、会员费等各种由头要求借款人转账,当借款人将钱款打入诈骗分子提供的账户以后,诈骗分子就会消失。 诈骗分子也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的抵押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持勤俭的生活态度。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如需贷款应前往正规渠道进行贷款。

其他类型诈骗  

网络交友  “杀猪盘”是诈骗团伙自己起的名字,是指放长线“养猪”诈骗,养的越久,诈骗的越狠。被诈骗的大多以女性为主,被诈骗后不仅损失大笔资金,就连精神也受到重创,变得负债累累、艰难度日。  

虚构中奖诈骗  诈骗分子随机向手机用户或在互联网上发送中奖信息。一旦用户拨打“兑奖热线”或填写中奖人信息单,诈骗分子即以需先交“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种种借口让用户汇款来骗取钱财。

 冒充亲友  不法分子在与人视频聊天时,截取对方画面,随后再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信息,用视频画面冒充本人与亲友聊天,骗取信任后便以各种理由要求汇款实施诈骗。

 寝室推销  有不少同学曾在寝室遇到过陌生人上门推销,一般这些人都自称学长学姐,一番交流后借机忽悠同学购买商品实施欺诈,此类上门推销的物品大多没有售后保障,且信息不明确,在弄清楚之前,切勿主动购买,当心上当受骗的同时也要及时将这些行为要及时向学校反映!

最后,谨记下面的防诈骗口诀:

诈骗形式花样多,声音温柔又甜蜜。

如果你不细分析,陷阱处处等着你。

各种退款有猫腻,骗取钱款是目的。

网络购物多核准,不可盲目把钱寄。

家庭情况要保密,个人信息加密级。

天上不会掉馅饼,凡事皆由贪念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