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23 10:11
以高质量迎接合格评估为契机,营造校园学术氛围,助力校园文化建设提质增效,高等教育研究所推出“迎评促建·教研优秀成果展示”专栏,展示一批紧扣学校“面向城市建设、运行和管理领域,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培养适应生产一线、专业技能扎实、善于实践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研究支持和支撑教学改革深化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载体作用。本期展示的是管理工程学院王芳副教授主持研究的“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探索”。
研究团队成员:
左起:高林帅、王爽、王芳、丁晓欣、殷大路、段春云、袁扬
在国家大力推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新的发展理念,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工程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开展新工科研究和实践,新工科建设的目的就是培养新人才以适应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推动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已成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研究团队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开展了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探索。该研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于2022年9月-2023年7月期间在工程管理专业2020级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应用,较好的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研究思路图:
研究成果简介:
1.以产教融合为依托,构建“五维度、六层次、多平台+渐进式全过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校企共同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基础实践教学、专业认知性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产业实践等五个维度,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企业,四年不间断渐进式全过程的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通过前沿理论、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产学研协同、创新创业、真实项目六个层次,搭建各类实践平台,制定与各维度、各层次相适应的能力结构,培养相应的多元化师资队伍,构建“五维度、六层次、多平台+渐进式全过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自主创新、开放互动的实践教学形式。
2.以教学团队为支撑,构建校企融合的教学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双向互聘共享机制,拓宽选聘行业、企业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到我院任教的实施路径。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实现“教师去企业,工程师进课堂”,教师参与企业相关技术和科研工作,企业工程师承担实践类课程的讲授。
3.以学科竞赛为驱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赛训教”的方式,把“课内”实践、专业实训、综合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与“校-省-国”三级学科竞赛和实践训练相融合,使学生学以致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
4.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推进双基地建设
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重点建设一批跨学科跨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和技能训练中心。围绕学校专业集群建设目标,分期分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大投入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和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5.以内涵式发展为目标,深化考核方式改革
制定与考核方式多样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提高学习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考核标准设置上,增加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过程的考评比例;在形式上,在传统卷面考评基础上,结合调查报告、实践报告、课堂辩论、“第二课堂 ”等方面的成绩进行综合考核,逐步形成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考核体系。
文字:王芳 初审:张妍 复审:张妍 终审: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