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9 22:45
为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管理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近日奔赴延吉市及老黑河抗联遗址,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在探访遗址、对话英雄、躬身实践中汲取信仰力量,砥砺强国担当。
聆听“活历史”:在英雄勋章前叩问初心
实践团队首站走进延吉市老兵之家服务中心,开展“情系功臣·薪火相传”主题慰问。团队成员与抗美援朝老兵促膝长谈,关切询问生活与健康。98岁的郎爷爷胸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徽章闪耀如初,他手持泛黄照片与勋章,将师生带回炮火连天的岁月。老兵之家负责人徐淑子动情道:“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是行走的‘活历史’。”当老兵发自肺腑地讲述家国情怀,团队成员无不为之动容。指导教师李文博深有感触:“这血与火的记忆、深沉的家国爱,是任何教材都无法替代的精神洗礼。”
共塑“同心圆”:跨越时空的温度传递
了解到战争年代老兵们一顿饺子亦是奢望,团队成员与老兵们围坐一堂,共同包起象征团圆的饺子。和面、擀皮、包馅,师生与老兵默契协作。老兵们一边传授技巧,一边追忆峥嵘岁月的点滴趣事,欢声笑语中,军民鱼水情在指尖传递、心间流淌。这顿特别的饺子宴,不仅暖了老兵的心,更让青年学子触摸到历史温度,拉近了代际心灵的距离。
守护“抗联魂”:在遗址深处感悟担当
实践最后一站深入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黑河遗址。踏着蜿蜒栈道,师生步入历史现场:石墙残垣见证烽火岁月,抗联战士挖掘的1.5米深水井清冽依旧;地窨子内火炕痕迹清晰可辨,掩体壕沟中锈蚀的弹壳与铁锹无声诉说着战斗的惨烈。这处既是东北抗联艰苦卓绝斗争的丰碑,也是日寇侵略罪行的铁证,双重价值使其成为震撼人心的历史课堂。深受触动的团队成员自发开展“守护红色根脉”清洁行动,细心擦拭文物、清理环境,用青春之手拂去历史的尘埃,以切实行动表达对先烈的崇高敬意与传承使命的决心。
历史照亮前路,青春践行誓言
此次延吉、老黑河之行,是一堂沉浸式、触动灵魂的思政大课。从英雄勋章映照的初心,到战地遗址铭刻的牺牲,建科管理学子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深刻体悟了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伟业的信念。他们誓言,必将此行汲取的精神伟力转化为奋进动能,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勇担时代使命,让红色基因在青春的接续奋斗中绽放时代光芒—历史不是尘封的过去,而是照亮未来的永恒火把,新一代青年必将高擎这火炬,让它燃烧得更加炽烈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