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9 22:48
为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矿,探寻非遗技艺的当代生命力,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管理工程学院“镂空历史·剪刻忠魂”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近日走进梅河口市回族剪纸工作室。青年学子与非遗传承人深度对话,在方寸红纸间感受刀尖流转的匠心,解码指尖上的文化基因,身体力行担当文化传承新使命。
沉浸工坊:解码纸上乾坤的千年密码
踏入充满艺术气息的工作室,实践团成员瞬间被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所震撼。在传承人老师的引导下,一幅幅构思精巧、寓意深远的作品徐徐展开:从灵动传神的飞禽走兽,到浓缩民俗百态的生活图景。老师不仅娓娓道来回族剪纸绵延千年的历史脉络与艺术流变,更结合自身创作心路,揭示了这门古老技艺如何在时光淬炼中,成为回族文化与中华文明交融共生的独特载体。这堂生动的“工坊第一课”,为青年学子打开了认知传统工艺的深邃窗口。
透视纹样:聆听剪刀讲述的生活史诗
传承人老师的深度解读,让静止的剪纸“活”了起来。实践团成员深刻领悟到,回族剪纸远非简单的视觉装饰,它是深深嵌入民族生活肌理的文化符码与情感纽带:
年节之红:春节窗棂上盛放的喜庆窗花,以炽烈的红与繁复的吉祥纹样,点燃人间烟火,传递岁岁安康的祈愿;
婚禧之约:点缀嫁妆礼盒的玲珑喜花,每一剪都镌刻着“百年好合”“鸾凤和鸣”的深情祝福,是爱情契约的无声见证;
寿诞之敬: 承载福寿绵长寓意的寿花,是晚辈拳拳孝心的具象表达,在温情传递中延续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一刀一剪,一纸一纹,皆是将世俗生活的美好憧憬与深沉情感,凝练为永恒的艺术瞬间。青年学子于此触摸到传统工艺背后滚烫的“生活温度”与厚重的文化担当。
惊叹匠心:感悟民族艺术的守正与创新
近距离观摩与聆听,实践团成员无不为回族剪纸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底蕴所折服:
形神兼备的造型语言: 在质朴的民族审美底色上,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赋予图案蓬勃的生命力与灵动的韵律感;
鬼斧神工的剪刻技艺: 细若游丝的线条勾勒,繁复精妙的层次构图,方寸之间尽显创作者“运刀如笔”的非凡功力与极致匠心;
兼容并蓄的多元表达:写实与写意交织,繁复与简约并存,精准服务于不同主题的文化叙事与情感表达。
传承人特别指出,回族剪纸在漫长发展中,不仅形成了鲜明的民族标识,其在线条韵律、空间布局(巧妙运用“负空间”)等方面的卓越探索,更为中国传统美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与宝贵养分,在中华艺术星空中闪耀着不可替代的光芒。
青春接力:让镂空处照见未来
此次梅河口之行,对“镂空历史·剪刻忠魂”实践团而言,是一次震撼心灵的传统文化寻根与深度文化自信洗礼。青年学子不仅惊叹于技艺之美,更深切体悟到非遗所承载的民族记忆、生活智慧与创新基因。他们认识到,守护这些“纸上乾坤”,就是守护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与生命力。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与责任,实践团成员誓言:将系统梳理实践成果,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创意转化探索等方式,让更多人领略回族剪纸的永恒魅力,为这份穿越千年的指尖瑰宝注入澎湃的青春活力,让其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继续绽放璀璨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