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5 22:50
2025年暑期,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管理工程学院“镂空历史·剪刻忠魂”中华文化传承团深入吉林省红色热土,以脚步丈量信仰,以匠心传承文化。团队通过沉浸式研学、老兵访谈、非遗实践等形式,将抗联精神、四保临江精神与回族剪纸艺术熔铸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坐标,书写了一部“行走的思政课”生动范本。
一、红色溯源:从历史
烽烟中淬炼青春信仰
在靖宇县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团队成员透过斑驳的枪支、雪原场景复原,触摸到“棉絮果腹、血战到底”的铁血忠魂。团旗前的铿锵誓言与历史时空中的“永不投降”呐喊共鸣,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深植青年心田。
临江市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内,5831件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军民鱼水情的伟力;陈云旧居的简朴用具,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队员王同学感慨:“红色江山是鲜血铸就的,我们这一代必须守护好、传承好。”
二、薪火相传:以“活
历史”激活时代担当
延吉市老兵之家服务中心内,98岁抗美援朝老兵郎爷爷胸前的勋章闪耀如初。团队成员与老兵共包“团圆饺”,在指尖的温度中传递军民情深。老黑河遗址的弹壳、战壕与深井,成为抗联精神最震撼的“实物教材”,青年学子自发开展“守护红色根脉”清洁行动,以行动致敬历史。
三、非遗新生:让千年
剪纸“剪”出文化自信
梅河口市的回族剪纸工作室里,传承人以刀为笔,将民俗故事凝练为“纸上乾坤”。团队创作的十米剪纸长卷,融合红色题材与现代设计,赋予非遗“破圈”生命力。指导教师指出:“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华民族的情感密码,青年创新能让老手艺焕发新光彩。”
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此次实践以“镂空历史”的求真精神解码红色基因,以“剪刻忠魂”的匠心传承文化根脉。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学子用脚步证明:新时代青年既是历史的聆听者,更是未来的书写者。正如团队宣言:“我们愿做一粒火种,让信仰之光永不熄灭,让文化之树常青!”